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pū hàn fāng
牡蠣 蛤粉
牡蠣研粉,加入好蛤粉三分之一。
治諸汗。
用紗帛包裹,撲汗處,以頻撲爲佳。
《魏氏家藏方》卷四
黃連半兩,牡蠣粉半兩,貝母半兩,米粉1升。
表虛自汗。
敷於身上。
上爲末。
牡蠣1兩,麻黃根1兩,赤石脂5錢,糯米粉5錢,煅龍骨5錢。
小兒盜汗、自汗。
綿包藥,撲於身上。
上爲極細末。
牡蠣粉1兩,枯白礬1兩。
陰囊潮汗。
熥洗後,用面撲腎囊潮汗處。
上爲極細末,過重絹羅爲面。
牡蠣鹹澀微寒,臨牀上常用以收斂固澀,以治遺精、虛汗、帶下等症。古方有用牡蠣撲粉止汗法;枯礬外用燥溼止癢,學名硫酸鋁鉀,火煅之後失去結晶水,故可吸溼,外科常用以治皮炎、溼疹及皮膚糜爛等疾。兩藥合用,治陰囊潮汗當有效。
牡蠣、麻黃根、赤石脂、糯米粉、貝母。
小兒汗證。
綿包藥,撲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