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基本信息
《淺表皮膚腫塊臨牀路徑(2016年縣級醫院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12月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1315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6〕13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委託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訂了一批臨牀路徑;同時,對此前印發的有關臨牀路徑進行了整理。現將上述共1010個臨牀路徑一併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發佈,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參考使用。請各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導醫療機構結合實際,細化分支路徑並組織實施。同時,要落實以下要求,進一步提高臨牀路徑管理水平和實施效果。
一、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質控和績效考覈相結合
要充分發揮臨牀路徑作爲醫療質量控制與管理工具的作用,實施醫療服務全程管理,同時將臨牀路徑管理有關要求納入績效考覈管理,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
二、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服務費用調整相結合
要注重研究臨牀路徑實施後醫療服務的收費情況,科學測算相關疾病醫療費用,合理控制醫療費用,進一步減輕羣衆看病就醫負擔。
三、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支付方式改革相結合
通過臨牀路徑合理測算單病種付費、按疾病相關診斷組付費(即DRGs付費)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標準,有效推動支付方式改革。
要提高臨牀路徑實施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臨牀路徑實施效率,加強對臨牀路徑的實時管理和全面統計分析。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6年12月2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4.1 一、表皮鈣化性皮脂囊腫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表皮鈣化性皮脂囊腫(ICD-10:L72.105)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2.體徵:皮下可捫及一腫塊,質地中等偏硬,與皮膚有粘連,邊界清,局部無紅腫熱痛
3.診斷方法:
病史+體徵
4.1.3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4.1.4 (四)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L72.105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5 (五)術前準備1-2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3)胸片,心電圖
4.1.6 (六)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國衛辦醫發〔2015〕43號)執行,不建議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3.手術方式:皮膚及皮下組織病損切除術CM-3: 86.3001
4.1.7 (七)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良好,生命體徵平穩
2.傷口癒合良好
4.2 二、皮脂囊腫臨牀路徑執行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表皮鈣化性皮脂囊腫(ICD-10:L72.105)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天數≤4天)
總費用 耗材費 檢查費 西藥費
時間 | 住院第1 天 術前 | 住院第2天 術前 | 住院第3天 手術日(術後醫囑) | 住院第4 天 (術後第1天) |
重 點 醫 囑 | 長期醫囑: □ 兒外科護理常規 □ II級護理 □ 普食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 □ 胸片、心電圖 | 長期醫囑: □ 兒外科護理常規 □ II級護理 □ 普食 臨時醫囑: | 長期醫囑: □ 兒外科護理常規 □ II級護理 □ 普食 □ 心電監護 臨時醫囑: 補液支持 | 長期醫囑: □ 兒外科護理常規 □ II級護理 □ 普食 臨時醫囑: □ 出院 |
病情變異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 □無 □有,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 □無 □有,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 □無 □有,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
護士 簽名 | ||||
簽名 |
備註:
1.院內感染(是/否) 院感名稱:
3.延長住院時間原因:
4.退徑(是/否) 退徑原因:
5.其他特殊事項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