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脊椎滑脫是指椎體向前滑脫,個別也有向後滑脫,最常見的部位是腰4、5,其次是腰5~骶1。正常情況下,上位椎體的下關節突與下位椎體的上關節突相互絞鎖,防止了脊椎向前滑動。由於先天性、創傷或退行性變等因素,關節突關節失去絞鎖作用,就會形成脊椎滑脫。
脊椎滑脫的程度差別很大,多數較輕微,少數滑脫超過椎體一半,極少數椎體完全滑脫至下一椎體的前面。滑脫發生與否及其速度,與外力等因素有直接關係,可因體重增加、懷孕或經常從事彎腰勞動而引起。Meyerding根據腰5椎體在骶骨上向前移位的程度,將脊椎滑脫分爲四度,不超過1/4者爲Ⅰ度,1/4~2/4者爲Ⅱ度,2/4~3/4者爲Ⅲ度,>3/4者爲Ⅳ度(圖3.26.8.4-0-1~圖3.26.8.4-0-7)。
脊椎滑脫較嚴重時,可產生馬尾神經牽拉和擠壓症狀。常有鞍區麻木、大小便失禁,下肢某些肌肉軟弱或麻痹,甚至發生不全癱瘓。Gill、Manning和White等認爲,腰5和骶1神經根受關節突峽部纖維軟骨塊的壓迫與其粘連,以及鬆動的椎板活動均可引起神經根的充血水腫。椎體前移,在相鄰椎體後緣形成階梯,會直接壓迫馬尾神經根,更由於關節位置錯亂及移位處的軟組織牽拉而引起腰痛。
脊柱滑脫時,有三種基本結構對脊柱的穩定性起一定作用:一是峽部的假關節,二是增生的纖維環和後縱韌帶,三是髂腰韌帶。因而,既使有滑脫也可能沒有症狀,常不需手術治療,通常採取限制病人活動,進行腰背肌鍛鍊以及使用堅韌的腰圍等保守方法治療。伴有下腰痛等症狀時,則有手術指證,通常採用脊柱融合術。儘管後融合或雙側融合很滿意,但脊椎滑脫仍可繼續發展,腰部的畸形和腰腿痛不能改善,因而不少學者提出,對於嚴重的滑脫應先復位,再融合,以防止滑脫的加重,改善外觀和減輕腰腿痛。Harrington主張切開復位與內固定。近年來,隨着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的發展,脊柱滑脫的治療方法又有很大的改進。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6.8.4-1,3.26.8.4-2)。
7 適應症
前路植骨融合術適用於:
1.腰椎峽部不連伴滑脫,腰痛症狀較重,不能參加工作和勞動者。
3.馬尾神經和神經根壓迫症,或合併腰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者。
4.腰4~骶1病竈清除植骨融合。
7.手術後假關節形成。
10 手術步驟
1.切口 由臍上3~4cm處至恥骨上方,距中線2~3cm做中線旁縱行切口(圖3.26.8.4-3),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
2.腹直肌前鞘做直線切開,找出腹直肌內緣,向外側拉開顯露腹直肌後鞘,距中線4~6cm處小心縱行切開後鞘,勿損傷位於深層的腹膜。提起腹直肌後鞘邊緣,將腹直肌後鞘與腹膜向外側鈍性解剖分離(圖3.26.8.4-4A)。
3.用裹紗布的手指行腹膜外分離到腹膜反折處,將腹膜及其內容物向中線牽開(圖3.26.8.4-4B)。
4.推開腹膜後脂肪,將腹膜自腰大肌筋膜上分開(圖3.26.8.4-4C)。
5.腰部橫斷面顯示經腹膜外顯露椎體的途徑(圖3.26.8.4-5)。
6.在切口下段顯露髂總動、靜脈,並可見到跨過髂總動、靜脈的輸尿管,上述結構均應小心保護(圖3.26.8.4-6A)。
7.繼續向中線分離,顯露腰椎的前外側面,在腰椎椎體的中部,可見緊靠椎體表面橫行的腰動、靜脈,予以鉗夾切斷,雙重結紮(圖3.26.8.4-6B)。
8.將腰大肌向外側拉開,必要時可由其附着點切斷部分纖維。向中線輕輕拉開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切開骨膜即可顯露腰3、4椎體及腰3、4,腰4、5椎間盤(圖3.26.8.4-6C)。
9.顯露腰骶關節或骶骨上段,則將腹膜繼續向對側推開,越過中線即顯露兩側髂總動脈分叉處(圖3.26.8.4-6D)。
10.顯露出骶前軟組織,先切一小口逐步擴大,即可見到骶中動、靜脈,有時有數條縱行血管。將骶中動、靜脈鉗夾切斷,結紮止血(圖3.26.8.4-6E)。
11.切開骶骨前縱韌帶及骨膜,顯露腰5及骶骨椎體(圖3.26.8.4-6F)。
12.顯露病變椎間隙和摘除髓核。使用髓核鉗時不能用力過猛,髓核鉗深度不能超過3cm,注意後方不能穿透,防止進入椎管,損傷硬脊膜和馬尾神經(圖3.26.8.4-7A)。
13.鑿取與病椎相連的椎體的骨塊(距椎間關節0.5~1.2cm爲宜),用尖刀將前縱韌帶做Z形切開,用骨膜剝離器將其分離翻開,顯露椎體側前方及椎間盤。用特製帶刻度直角鑿由左前方斜向右後方,與中線呈30°~45°,輕輕打入椎體。取植骨塊體積約1.1cm×1.3cm×2.5cm,以骨松質爲主。取骨處滲血可用明膠海綿充填壓迫止血(圖3.26.8.4-7B)。
14.切除病變椎間盤及潛行切骨 通過骨外口向病節椎間隙方向,用刮匙向上刮除椎體軟骨板,形成一骨孔,將遠側椎體刮一同樣大小之骨孔,並達對側椎體中部或近側1/3處。使其形成一個與植骨塊大小相仿的空腔,椎間盤應切除徹底(圖3.26.8.4-8A~D)。
15.植骨 用冰鹽水將潛行切骨部沖洗乾淨,將鑿取的植骨塊變水平方向爲垂直方向,縱形插至融合間隙做植骨融合。再用碎骨塊充填植骨周圍空隙,表面敷以明膠海綿起止血保護作用(圖3.26.8.4-9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