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Lycii and Chrysanthemi and Rehmanniae Bol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qiju dihuang 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qiju dihuang w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
序號 |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 藥品名稱 | 劑型 | 規格 | 單位 | 零售指導價格 | 類別 | 備註 |
482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9g | 丸 | 0.88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83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36g | 瓶 | 3.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4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54g | 瓶 | 4.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5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60g | 瓶 | 5.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6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72g | 瓶 | 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7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90g | 瓶 | 7.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8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120g | 瓶 | 9.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9 | 38 | 杞菊地黃丸 | 水蜜丸 | 30g | 瓶 | 5.3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0 | 38 | 杞菊地黃丸 | 水蜜丸 | 45g | 瓶 | 7.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1 | 38 | 杞菊地黃丸 | 水蜜丸 | 48g | 瓶 | 8.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2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200丸 | 瓶 | 9.4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93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48丸 | 瓶 | 2.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4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120丸 | 瓶 | 5.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5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180丸 | 瓶 | 8.5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6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192丸 | 瓶 | 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7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216丸 | 瓶 | 10.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8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240丸 | 瓶 | 11.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9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360丸 | 瓶 | 16.6元 | 中成藥部分 |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4 概述
杞菊地黃丸爲中成藥,主要成分爲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1]。具有滋腎養肝的功效。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載有杞菊地黃丸的部頒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杞菊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濃縮丸)的藥典標準。
5 杞菊地黃丸的藥典標準
5.1 品名
Qiju Dihuang Wan
5.2 處方
枸杞子40g、菊花40g、熟地黃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5.3 製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5~50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l1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5.4 性狀
5.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山藥)。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試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茯苓)。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熟地黃)。草酸鈣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個排列成行(牡丹皮)。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酒萸肉)。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羣;內皮層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較厚,木化,有稀疏細孔溝(澤瀉)。種皮石細胞表面觀不規則多角形,壁厚,波狀彎曲,層紋清晰(枸杞子)。花粉粒類圓形,直徑24~34μm,外壁有刺,長3~5μm,具3個萌發孔(菊花)。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硅藻土4g,研勻。加乙醚4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環己烷—乙酸乙酯(3: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條斑。
(3)取熊果酸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對照品溶液及(鑑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24:8: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
(4)取本品水蜜丸9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14g,剪碎。加水100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離心,取上清液,用乙酸乙酯50ml振搖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對照藥材0.5g,加水50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離心.取上清液,用乙酸乙酯30ml振搖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5:2:1)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5.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5.7 含量測定
5.7.1 酒萸肉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5.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5:10:8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36 nm。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峯計算應不低於4000。
5.7.1.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5.7.1.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約1g,精密稱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勻,取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4g,內徑爲1cm)上,收集流出液,用40%甲醇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流出液與洗脫液合併蒸乾,殘渣用50%甲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5.7.1.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酒萸肉以馬錢苷(C17H26O10)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42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3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2.7mg。
5.7.2 牡丹皮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5.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70:3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峯計算應不低於3500。
5.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5.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5g,精密稱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勻,取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4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5.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8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6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5.4mg。
5.8 功能與主治
滋腎養肝。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5.9 用法與用置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5.10 規格
大蜜丸 每丸重9g
5.11 貯藏
密封。
5.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6 杞菊地黃丸(濃縮丸)的藥典標準
6.1 品名
Qiju Dihuang Wan
6.2 處方
枸杞子40g、菊花40g、熟地黃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6.3 製法
以上八味,取酒萸肉26.7g、牡丹皮26. Sg、山藥粉碎成細粉;澤瀉、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濾過,濾液合併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60~80℃)的稠膏;熟地黃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第三次1小時,濾過,濾液合併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 (60~80℃)的稠膏;枸杞子以45%乙醇作溶劑,剩餘的酒萸肉與牡丹皮及菊花以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分別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合併上述漉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60~80℃)的稠膏,與上述細粉與稠膏混勻,製成濃縮丸,乾燥,打光,即得。
6.4 性狀
本品爲棕色至棕黑色的濃縮丸;味甜而酸。
6.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個排列成行(牡丹皮)。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酒萸肉)。
(2)取本品15g,研碎,加水100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離心,取上清液,用乙酸乙酯50ml振搖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對照藥材0.5g,加水50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離心,取上清液,用乙酸乙酯30ml振搖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5:2:1)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6g,研碎,加乙醚4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牡丹皮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環己烷—乙酸乙酯(3: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條斑。
(4)取山茱萸對照藥材1g,加乙醚4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爲對照藥材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鑑別](3)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對照藥材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24:8: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
6.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6.7 含量測定
6.7.1 酒萸肉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D)測定。
6.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5:9:86)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36nm。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峯計算應不低於4000。
6.7.1.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6.7.1.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適量,研碎,取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4g,內徑爲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脫,收集流出液與洗脫液,蒸乾,殘渣用50%甲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6.7.1.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酒萸肉以馬錢苷(C17H26O10)計,不得少於1.11mg。
6.7.2 牡丹皮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6.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70:3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峯計算應不低於3500。
6.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6.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適量,研碎,取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20W,頻率25kHz)4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6.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計,不得少於1.1mg。
6.8 功能與主治
滋腎養肝。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6.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6.10 規格
每8丸相當於原藥材3g
6.11 貯藏
密封。
6.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7 杞菊地黃丸的中藥部頒標準
7.1 劑型
7.2 拼音名
Qiju Dihuang Wan
7.3 標準編號
WS3-B-1543-93
7.4 處方
枸杞子 40g 菊花 40g 熟地黃 160g 山藥 80g 牡丹皮 60g 山茱萸(制) 80g 茯苓 60g
7.5 製法
以上八味,澤瀉、茯苓粉碎成細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時,第 二次 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20℃)的清膏;熟地 黃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時,第二次 2小時,第三次 1小時,合併煎液,濾 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20℃)的清膏;取枸杞子以45%乙醇作溶劑,山 茱萸 53. 3g、牡丹皮 33. 5g及菊花以70%乙醇作溶劑,照液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 法(附錄17頁),浸漬24小時後,分別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合併兩種漉液,回收乙醇 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20℃)的清膏;將山藥、剩餘的牡丹皮和山茱萸粉碎成細 粉,與上述各清膏混勻,製成濃縮丸,乾燥,打光,即得。
7.6 性狀
本品爲棕色的濃縮丸;味甜而酸?
7.7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 個排列成行。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長80~ 240μm ,針晶直徑 2~?μm 果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
7.8 檢查
7.9 功能與主治
滋腎養肝。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 物昏花?
7.10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7.11 規格
每 8丸相當於原生藥 3g
7.12 貯藏
密封。
8 杞菊地黃丸藥品介紹
8.1 藥品類型
8.2 藥品名稱
8.3 藥品漢語拼音
8.4 藥品英文名稱
8.5 成份
8.6 性狀
8.7 作用類別
8.8 適應症/功能主治
滋腎養肝。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8.9 規格
8.10 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克,一日2次。
8.11 禁忌
8.12 不良反應
8.13 注意事項
1.忌不易消化食物。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8.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8.15 藥理作用
8.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9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