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礞石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īng méng shí wán

2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青礞石丸

2.1 處方

青礞石 木香 乾薑各30克 京三棱(煨,切)枳殼麩炒,去瓤)皁角(去皮,酥炙黃,去子)丁香各15克 巴豆7.5克(去殼,出盡抽,取霜)

2.2 製法

上藥研爲細末,用神曲15克煮糊爲丸,如黍米大。

2.3 功能主治

治小兒積聚脅肋脹硬,肌肉消瘦,不能飲食,及奶癖食積等。

2.4 用法用量

週歲兒每服10丸,溫生薑湯送下,乳食後服

2.5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3 衛生寶鑑》卷十九

3.1 方名

青礞石丸

3.2 組成

硫黃3錢,青礞石1錢半,五靈脂1錢半,鍋底墨1錢半,白丁香1錢(去土)。

3.3 主治

小兒奶癖

3.4 用法用量

每服30餅子,食前溫水送下。

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米飯爲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

4 丹溪心法》卷二

4.1 方名

青礞石丸

4.2 組成

南星2兩(切作片,用白礬末5錢,水浸1-2日,曬乾),半夏1兩(湯泡,切作片,以皁角水浸1日,曬乾),黃芩薑汁炒)1兩,茯苓1兩,枳實(炒)1兩,法制消(用萊菔水煮化,去萊菔綿濾,令結入臘月牛膽內風化)5錢(或只風化消亦可),礞石2兩(捶碎,焰消2兩,同入小砂罐內,瓦片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一本礞石、南星各1兩,無枳實)。

4.3 功效

清熱化痰燥溼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白湯送下。一方加蒼朮半兩,滑石1兩,看病冷熱虛實作湯使。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神曲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4.6 附註

方中枳實,《醫統》作“枳殼”。

5 醫學綱目》卷二十六

5.1 方名

青礞石丸

5.2 組成

青礞石(消煅)5錢,半夏2兩,風化消2錢,陳皮7錢半,白朮1兩,茯苓7錢半,黃芩半兩。

5.3 功效

去痰。

5.4 主治

痞痛,經絡中有痰。

5.5 用法用量

口服。

5.6 製備方法

上炒神曲生薑糊爲丸。

5.7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老痰滯膈,抑遏清陽經絡之氣不能通暢,故眩暈四肢不舉焉。青礞石專消頑痰風化消善滌熱痰半夏化溼痰,橘紅氣痰白朮健脾元,黃芩清裏熱茯苓滲溼熱以清治節也。丸以神曲,下以薑湯,使痰化滯行,則經絡清和,而清陽自泰,眩暈肢廢無不併瘳矣。此消化老痰之劑,爲頑痰眩暈、肢廢之專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