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iū shuǐ wán

2 中藥成方配本》

2.1 方名

秋水丸

2.2 組成

大黃10斤。

2.3 功效

瀉熱通滯。

2.4 主治

溼熱積滯赤痢腹痛

2.5 用法用量

每次1錢,開水吞服,1日2次。

2.6 製備方法

制時應在夏秋兩季,將大黃切片,用黃酒10斤拌透,日曬夜露,不時將藥翻動,約20天左右,幾黑爲度。最後曬乾,研成細末,冷汗水泛丸,如綠豆大,約成丸8斤。

2.7 用藥禁忌

孕婦慎用。

3 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3.1 方名

秋水丸

3.2 組成

生軍10斤,煮酒150斤。

3.3 主治

溼熱痰火積滯,一切瘡瘍腫毒,瘀阻停經

3.4 用法用量

每服3-4錢,開水送下。

3.5 製備方法

錦紋大黃1味,置於缸內,煮酒1壇,泡而曬之,俟其浸透發軟,切作厚片,日曬夜露,歷百日百夜方可用,以黑透爲度,幹則加酒,時刻移缸就日,並須時刻翻動,以免上幹下溼之患,恐其積酒過夜而酸。至交黴之時,須曬令極幹,裝入壇中,俟交伏天之後,再行取至缸內,照前加酒翻曬,伏天風燥日烈,可以日日加酒,交秋之後,得酒已多,一經夜露,即覺潮潤,而加酒亦宜酌減。到九、十月間,色已黑透,然後杵和爲丸,如梧桐子大,貯於瓶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