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iū yè

2 《*辭典》:楸葉

2.1 出處

本草拾遺

2.2 拼音名

Qiū Yè

2.3 來源

紫葳科植物楸的葉片。

2.4 性味

《綱目》:"苦,小寒無毒。"

2.5 功能主治

消腫拔毒,排膿生肌。治腫瘍發背瘰癧白禿

本草拾遺》:"搗敷瘡腫,亦煮湯洗膿血,冬取幹葉,湯揉用之。"

2.6 用法用量

外用:搗汁塗、熬膏塗或研末撒。

2.7 附方

①療毒腫不問硬軟:取楸葉十重薄腫上,即以舊帛裹之,日三易,當重重有毒氣爲水流在葉中。如冬月,取幹葉,鹽水浸良久用之。(《海上集驗方》)

②療寡癧瘻瘡:楸葉一味爲煎,秋分前後平旦摘葉十五斤,水一石,淨釜中煎取三鬥,又別換鍋煎取七八升,又換鍋煎取二升,即成煎,納不滓器中。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蠟一分,酥一栗子許,同消如面脂;又取杏仁七粒,生薑少許,同研令細,米粉二錢,同入膏中,攪令勻。先塗瘡上。經二日來,乃拭卻,即以篦子勻塗楸煎滿瘡上,仍用軟帛裹卻。二日一度,拭卻,更上新藥,不過五六上,已作頭,便生肌平復,未穴者即內消。瘥後須將慎半年已來。(《篋中方》)

③治灸瘡多時不瘥,癢痛出黃水:用楸葉搗羅爲末,敷瘡上。(《聖惠方》)

④治小兒頭上瘡,發不生,兼白禿楸葉搗汁塗瘡上。(《子母祕錄》)

⑤治小兒眼有障翳:楸葉三兩(嫩者),爛搗,以紙裹,更將泥重包,著猛火燒之,候泥幹,即取出,去泥入水少許,後取汁,以銅器盛,慢火漸漸熬之,令如稀餳,即貯入瓷閤中,每日一度點一綠豆許。(《聖惠方》)

2.8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