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qí xué
臍穴即臍中[1]。
臍中爲穴名。《鍼灸甲乙經》:“臍中,神闕穴也。”《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所載“臍穴”即本穴。[1]
神闕爲經穴名(Shénquè CV8)。出《鍼灸甲乙經》。屬任脈。神,神氣;闕,宮門。穴在臍中,臍爲胎兒氣血運行之要道,如神氣出入之宮門,故名。位於臍區,臍中央。仰臥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結締組織→壁腹膜。有回陽固脫、健運脾胃等作用。主要治療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粘連、臍腹冷痛、水腫臌脹、便祕脫肛及中風脫症、四肢厥冷、休克等。本穴配灸天樞、大腸俞治慢性腸炎;配灸足三裏治痢疾;配灸百會、關元治虛脫。禁刺。用溫灸或隔鹽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