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quán shēn huà nóng xìng gǎn rǎn
全身化膿性感染包括敗血症和膿毒血癥,前者是化膿病竈內的致病菌侵入血循環後,在血液中長期存在並大量繁殖所臻;後者是細菌栓子間歇性進入血循環的結果。兩者臨牀表現略有區別,治療原則基本相同。
1.敗血症
⑴起病急,突發寒戰高熱,體溫高達40~41℃,常呈稽留型。
⑵常伴頭痛、頭昏、乏力、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嚴重時煩躁不安、譫妄、昏迷及休克。
⑶皮膚粘膜可出現出血點或淤斑。常有肝脾腫大,甚至出現黃疸。
⑷多有原發化膿竈存在,血培養常呈陽性。
2.膿毒血癥
⑴起病多呈亞急性,劇烈寒戰、寒熱,呈馳張型。
⑵常出現體質衰弱、納差、噁心、嘔吐及消瘦等症狀。
⑶兩週後常在腰背部及四肢軟組織內不斷出現轉移性膿腫,不易被發現。
⑷血培養在高熱、寒戰時可呈陽性。
1.局部治療
及早切開,保持引流通暢,有的需行病竈切除。
2.全身治療
①抗生素。應早用及足量,並可根據細菌培養進行調整。②支持療法。臥牀休息,高熱量飲食,多種維生素及多次少量輸新鮮血。③對症處理。降溫、鎮靜、補液及糾正電解質與酸鹼失調,適量應用糖皮質激素。④中醫中藥治療。可選用犀角地黃湯及黃連解毒湯,昏迷者可加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