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肺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rùn fèi gāo

2 英文參考

lung-nourishing semifluid extract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Runfeigao

3.2 標準編號

WS3-B-3477-98

3.3 處方

萊陽梨清膏     黨蔘    黃芪(蜜炙)   紫菀(蜜炙)        百部(蜜炙)    川貝母

3.4 性狀

本品爲深棕色的稠膏;味甜、微酸。

3.5 鑑別

取本品 20g,加水20ml搖勻,加鹽酸3滴,置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40 ml振搖提取,分取醋酸乙酯層,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 取原兒茶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 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 苯-醋酸乙酯-甲酸(15:10: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 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 色的斑點

3.6 檢查

相對密度 取本品 20g,加水40ml混勻,依法測定(附錄Ⅶ A),不得 低於1.38。   其他 應符合煎膏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I F)。

3.7 浸出物

取本品 10g,精密稱定,用水10ml分次轉移至分液漏斗中,搖勻,用水 飽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5ml,充分振搖,靜置,分取正丁醇液,置已乾燥恆重蒸發皿中,水浴上蒸乾,於105℃乾燥3小時,移至乾燥器中,冷卻30分鐘,迅速精密稱 定重量,其減失重量即爲正丁醇浸出物的重量,計算,即得。   本品含正丁醇浸出物不得少於2.7%。

3.8 功能與主治

潤肺益氣止咳化痰。用於肺虛氣弱,胸悶不暢,久咳痰嗽,氣 喘自汗,慢性氣管炎等症。

3.9 用法與用量

口服或開水沖服,一次 15g,一日2次。

3.10 規格

每瓶裝

(1) 250g

(2) 200g

3.11 貯藏

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注:萊陽梨清膏的製備 取成熟的萊陽梨,去腐,去蟲蝕,去果柄,洗淨搗碎軋汁, 濃縮至相對密度1.28~1.32,加苯甲酸鈉知量溶解後,封存,即得。

山東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4 潤肺膏介紹

4.1 藥品類型

中藥

4.2 藥品名稱

潤肺膏

4.3 藥品漢語拼音

4.4 藥品英文名稱

4.5 成份

4.6 性狀

4.7 作用類別

4.8 適應症/功能主治

潤肺益氣止咳化痰。用於肺虛氣弱,胸悶不暢,久咳痰嗽氣喘自汗

4.9 規格

每瓶裝250克

4.10 用法用量

口服或開水沖服,一次15克,一日2次。

4.11 禁忌

4.12 不良反應

4.13 注意事項

1.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2.本品適用於氣虛咳嗽,其表現爲咳嗽短氣,咳聲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風,體虛乏力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用一週病證無改善,應停止服用,去醫院就診。

5.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寒熱表現,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到醫院就診。

6.長期服用,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4.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4.15 藥理作用

4.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5 《修月魯般經後錄》引《十藥神書》(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5.1 方名

潤肺膏

5.2 組成

羊肺1具,幹柿1兩,真酥1兩,綠豆粉1兩,杏仁(研碎)1兩,白蜜2兩。

5.3 主治

久嗽,肺燥肺痿

5.4 用法用量

上將羊肺洗淨,次將5味藥用水解薄打攪,令稠粘得所,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

5.5 附註

本方方名,《本草綱目》引作“羊肺湯”。

6 丹溪心法附餘》卷五

6.1 方名

潤肺膏

6.2 組成

紫菀1兩,杏仁(去皮尖)1兩,款冬花1兩,核桃肉1兩,麻黃5錢,桔梗5錢,訶子5錢,細辛5錢,枯礬1錢,清油半斤,生薑2兩(取汁),蜜1斤。

6.3 主治

咳嗽痰喘

6.4 用法用量

每服2-3匙,臨臥白湯調服

6.5 製備方法

先將油煉香熟,次入蜜又煉,去沫,卻下末藥,攪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