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溼溫時疫治療法》
2.1 方名
2.2 組成
酒炒錦紋1兩,制半夏1錢2分5釐,前胡1錢2分5釐,山楂肉1錢2分5釐,天花粉1錢2分5釐,白朮1錢2分5釐,廣陳皮1錢2分5釐,枳實1錢2分5釐,檳榔1錢2分5釐。
2.3 主治
2.4 用法用量
每服2-3錢。
2.5 製備方法
3 《醫略六書》卷十九
3.1 方名
3.2 組成
大黃3兩,前胡1兩半,枳實1兩半(炒),杏仁2兩,牙皁1兩半,花粉3兩,檳榔1兩,楂肉3兩(炒),橘紅1兩半,半夏1兩半(制)。
3.3 功效
疏痰通閉。
3.4 主治
3.5 用法用量
每服2-3錢,空心白滾湯化下。
3.6 製備方法
上爲末,水泛爲丸。
3.7 附註
痰實內壅,不得施化,而大便閉結,遏熱刑金,故喘嗽不止焉。杏仁疏痰降氣,牙皁搜風滌痰,橘紅利氣化痰,半夏燥溼化痰,楂肉消滯化積,前胡降氣疏痰,檳榔破滯氣以消積,枳實攻堅積以推陳,花粉清熱邪壅結,大黃蕩地道不通。泛丸湯下,俾痰消熱降,則胸宇廓然,而肺金清肅,喘嗽自寧;津液施化,大便無閉結之患矣。此疏痰疾通閉之劑,爲痰實順嗽祕結之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