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乳酸菌概述
乳酸菌是指發酵糖類主要產物爲乳酸的一類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的總稱。大多數不運動,少數以周毛運動。菌體常排列成鏈。在其發酵產物中只有乳酸的稱爲同型乳酸發酵,而產物中除乳酸外還有較多乙酸、乙醇、CO2等物質的稱爲異型乳酸發酵。有微好氧菌和專性厭氧菌。根據細胞爲球狀或桿狀,可分爲兩大類,即乳酸鏈球菌族(Streptococceae)和乳酸桿菌族(Lactobacilleae)。乳酸鏈球菌族,菌體球狀,通常成對或成鏈,在固體培養基上菌落較小,生長緩慢。多數爲同型發酵,如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是與人類關係密切的重要菌羣,有些菌是人和溫血動物的致病菌;有些是人體的正常菌羣存在於口腔和腸道;有些是乳製品及植物發酵食品中的常用菌,常在食品工業中使用,如乳鏈球菌(S.lactis)。少數爲異型發酵,如腸膜狀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是製藥工業上生產右旋糖酐(即代血漿)的重要菌種,但也是製糖工業的一種害菌,常使糖汁發粘稠而無法加工。乳酸桿菌族,菌體桿狀,單個或成鏈,有時成絲狀、產生假分枝。根據其利用葡萄糖後的產物不同,分爲同型發酵羣和異型發酵羣。多數種可發酵乳糖,而不利用乳酸,發酵後可將pH下降至6.0以下。本族中以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最爲重要,大多是工業上尤其是食品工業上的常用菌種。存在於乳製品,發酵植物食品如泡菜、酸菜,青貯飼料,及人的腸道、尤其是乳兒腸道中。工業生產乳酸常用高溫發酵菌。例如德氏乳酸桿菌(L.delbrueckii),最適生長溫度爲45℃,此菌在乳酸製造和乳酸鈣製造工業上廣泛應用。
4 乳酸菌介紹
4.1 藥品名稱
4.2 英文名稱
Compound Vitamin Lactobacillus
4.3 別名
4.4 分類
4.5 劑型
1g。
4.6 乳酸菌的藥理作用
1.調節腸道菌羣,對腸道內有害菌和腐敗菌有抗菌作用,並可促進腸道有益菌生長。口服後,糞鏈球菌和枯草桿菌可在腸道內定居並迅速繁殖。糞鏈球菌可分泌促腸活動素、細菌素等,對腸道內有害菌有抑制作用,對多種病原菌如鼠傷寒沙門菌和大腸桿菌等有抗菌作用。枯草桿菌可產生溶菌酶,對變形桿菌屬、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屬等有害毒株有抑制作用。同時可形成腸道厭氧環境促進雙歧桿菌等腸道有益菌羣的生長繁殖。
2.促進胃腸消化功能。枯草桿菌可分泌促進消化的副消化酶,可分解糖類、脂肪、蛋白質及一般消化酶所不能分解的物質如纖維蛋白、明膠等,從而促進消化功能。
3.促進生長發育。乳酸菌能提供嬰幼兒生長發育期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及鋅、鈣等微量元素,可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4.對新生兒黃疸有治療作用。臨牀觀察乳酸菌可降低新生兒期和嬰兒期高間接膽紅素血癥,可能是通過抑制腸道有害細菌和促進有益菌羣生長,產生β-葡萄糖醛酸酶,從而使結合膽紅素還原成尿膽原排出體外。
5.治療便祕。乳酸菌活菌服用後可在腸內迅速定居、繁殖,併產生大量乳酸,調整腸內pH,促進大腸蠕動及消化吸收,從而促進排便。
4.7 乳酸菌的藥代動力學
糞鏈球菌和枯草桿菌對熱、溼、pH抵抗力很強,口服後19min即能到達腸道內定居並迅速繁殖而發揮治療作用。所含的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在胃腸道內被吸收利用。
4.8 乳酸菌的適應證
1.(1)食慾缺乏、消化不良及營養吸收不良;(2)腸道菌羣失調、腸道細菌感染性腹瀉和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3)功能性便祕;(4)綠便。
3.可作爲嬰幼兒營養保健劑和健腸劑,補充多種維生素及鋅、鈣微量元素。
4.9 乳酸菌的禁忌證
(尚不明確)
4.10 注意事項
(尚不明確)
4.11 乳酸菌的不良反應
未見不良反應。
4.12 乳酸菌的用法用量
1.3歲以上兒童:治療用量爲每天3~4g,預防用量爲每天1~2g。可根據幼兒的健康狀態適當增減。
2.3歲以下兒童:治療用量爲每天2~3g,預防用量爲每天1~2g。可根據幼兒的健康狀態適當增減。
4.13 藥物相互作用
乳酸菌對抗生素有耐藥性。治療感染性腹瀉時合併應用抗生素可提高療效。
4.14 專家點評
乳酸菌爲複方乳酸菌營養劑。用於嬰幼兒消化不良,爲常用藥。乳酸菌含有活性乳酸菌,調理腸功能,對小兒腸內異常發酵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有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