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解毒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sān wù huáng qín tāng
三物黃芩湯爲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1]。
黃芩湯
黃芩、苦蔘各二兩,乾地黃四兩[1]
黃芩 苦蔘各6克 乾地黃12克
治產後受風,四肢煩熱,但頭不痛者[1]。
清熱解毒,養血滋陰。治產後血虧陰虛,風邪人裏化熱,四肢煩熱,頭不痛者。婦人在草褥,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不痛。
上藥爲粗末[1]
水煎,分二次服[1]。
上藥嚼咀,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去滓,適寒溫,服1升,1日2次。
黃芩湯(《傷寒活人指掌》卷五)。《張氏醫通》:上三味皆純陰苦寒,傷胃滯血之藥,產後雖有煩熱,難以輕用,必有質壯氣盛,脈證俱實,能實便硬者,始堪任此,用者審之。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