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爪龍

中藥材 散結止痛 清熱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ān zhǎo lóng

2 分類草藥性》·三爪龍

三爪龍中藥名,出自《分類草藥性》,即《名醫別錄》記載的蛇莓之別名[1]

2.1 別名

楊梅地莓三葉蔗三爪龍、蛇泡草[2]

2.2 來源及產地

薔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的全草分佈遼寧以南各地[2]

2.3 性味

甘、苦,寒,有小毒[2]

2.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2]

1.治感冒發熱咳嗽小兒高熱驚風咽喉腫痛白喉痢疾黃疸肝炎,泄瀉痢疾赤白帶下。亦治癌腫。煎服:9~15g,鮮品倍量[2]

2.治瘡腫疔毒瘰癧燒傷蛇咬傷[2]

2.5 用法用量

煎服或搗敷[2]

2.6 化學成分

本品含甲氧基去氫膽甾醇。還含委陵菜酸、杜鵑素、白樺苷、野薔薇芍藥糖酯、蛇莓苷等,種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亞油酸,非皂化物質主要爲β-谷甾醇[2]

2.7 藥理作用

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傷寒變形痢疾桿菌抑制作用蛇莓提取物可鎮靜、抗驚厥,並可抗腫瘤[2]

3 《中華本草》·三爪龍

3.1 拼音名

Sān Zhǎo Lónɡ

3.2 別名

狗腳跡

3.3 來源

藥材基源:爲葡萄科植物三葉烏蘞莓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yratia trifolia(L.)Domin[Vitis trifoliaL.;C.carnosa(Lam.)Gagnep.]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挖取根部,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3.4 形態

三葉烏蘞莓 攀援灌木。無毛或多少被毛。莖略扁;卷鬚纖細而長,叉狀分枝,與葉對生。指狀複葉互生;葉柄長3-4cm;小葉3,小葉片在新鮮時頗厚,干時呈膜質,闊卵形或寬菱形,長4-7cm,寬3.5-4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闊楔形或圓形,下面有短柔毛,邊緣有波狀圓齒,齒端具腺狀短尖頭;小葉柄長4-6mm,頂生的較長。花兩性,傘房花序2-3歧,由多花的聚傘花序組成,通常比葉長;總花梗長5-8cm;花具短梗,直徑約2mm;花萼杯狀;花瓣4,白色,三角狀卵形,有乳頭狀微毛;雄蕊4,與花瓣對生;花盤全緣,與子房合生;子房2室。漿果扁球形,平滑,有種子3-4顆。種子三角形,背部凸圓有小鈍瘤,腹部楔形。花期4月。

3.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陡坡、砂地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海南、雲南等地。

3.6 性味

辛;平

3.7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散瘀止痛。主風溼痹痛;跌打損傷溼疹禿瘡

3.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調敷。

3.9 摘錄

《中華本草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8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