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類草藥性》·三爪龍
三爪龍爲中藥名,出自《分類草藥性》,即《名醫別錄》記載的蛇莓之別名[1]。
2.1 別名
2.2 來源及產地
薔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的全草。分佈遼寧以南各地[2]。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1.治感冒發熱,咳嗽,小兒高熱驚風,咽喉腫痛,白喉,痢疾,黃疸肝炎,泄瀉痢疾,赤白帶下。亦治癌腫。煎服:9~15g,鮮品倍量[2]。
2.5 用法用量
煎服或搗敷[2]。
2.6 化學成分
本品含甲氧基去氫膽甾醇。還含委陵菜酸、杜鵑素、白樺苷、野薔薇芍藥糖酯、蛇莓苷等,種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爲亞油酸,非皂化物質主要爲β-谷甾醇[2]。
2.7 藥理作用
3 《中華本草》·三爪龍
3.1 拼音名
Sān Zhǎo Lónɡ
3.2 別名
狗腳跡。
3.3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yratia trifolia(L.)Domin[Vitis trifoliaL.;C.carnosa(Lam.)Gagnep.]
3.4 原形態
三葉烏蘞莓 攀援灌木。無毛或多少被毛。莖略扁;卷鬚纖細而長,叉狀分枝,與葉對生。指狀複葉互生;葉柄長3-4cm;小葉3,小葉片在新鮮時頗厚,干時呈膜質,闊卵形或寬菱形,長4-7cm,寬3.5-4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闊楔形或圓形,下面有短柔毛,邊緣有波狀圓齒,齒端具腺狀短尖頭;小葉柄長4-6mm,頂生的較長。花兩性,傘房花序2-3歧,由多花的聚傘花序組成,通常比葉長;總花梗長5-8cm;花具短梗,直徑約2mm;花萼杯狀;花瓣4,白色,三角狀卵形,有乳頭狀微毛;雄蕊4,與花瓣對生;花盤全緣,與子房合生;子房2室。漿果扁球形,平滑,有種子3-4顆。種子三角形,背部凸圓有小鈍瘤,腹部楔形。花期4月。
3.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陡坡、砂地灌叢中。
3.6 性味
辛;平
3.7 功能主治
3.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調敷。
3.9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