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涼血止血 中藥學
shān hóng zǎo gēn
山紅棗根爲中藥名,出自《河北藥材》。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地榆之別名[1]。
酸赭、山棗參、山紅棗根、黃瓜香、血箭草[2]
薔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長葉地榆S.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 Yüet Li的根。主產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地[2]。
苦、酸,寒。入肝、大腸經[2]。
涼血止血,瀉火斂瘡[2]。
1.治腸風下血,血痢,尿血,崩漏,痔瘡出血,吐血,衄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帶。煎服:9~15g,,生用或炒炭[2]。
2.治燒傷,研粉麻油調敷;溼疹,煎水紗布沾藥液溼敷[2]。
本品含地榆苷Ⅰ、Ⅱ(Ziyu-glycoside Ⅰ、Ⅱ),地榆皁苷A、B、E (Sanguisorbin A、B、E),鞣質,遊離沒食子酸,並沒食子酸[2]。
地榆粉外用對實驗性燙傷有一定療效。地榆炭煎劑使兔凝血時間明顯縮短,小鼠出血時間縮短。煎劑對多種致病性球菌、桿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藥液經高壓滅菌後則抑菌力明顯減弱。本品亦具抗腫瘤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