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榴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ān shí liú

2 英文參考

Randia dumetorum Lam.[朗道漢英字典]

3 薔薇科植物金櫻子果實·山石榴

山石榴中藥名,出自《奇效良方》。爲《雷公炮炙論》記載的金櫻子之別名[1]

3.1 別名

刺榆子、山石榴、野石榴山雞頭子、糖刺果、刺頭[2]

3.2 來源及產地

薔薇科植物金櫻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果實。主產廣東、湖南、浙江、江西等地[2]

3.3 性味歸經

酸、澀,平。入脾腎、膀胱經[2]

3.4 功能主治

益腎,固澀。治滑精遺精遺尿尿頻咳喘自汗盜汗慢性腹瀉崩漏帶下慢性腎炎高血壓病子宮脫垂脫肛[2]

3.5 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3.6 化學成分

本品含金櫻子鞣質A~G、地黃素、齊墩果酸常春藤皁苷元、11-羥基委陵菜酸及其甲酯等。本品又含檸檬酸、蘋果酸樹脂維生素C糖類[2]

3.7 藥理作用

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綠膿及痢疾桿菌等以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果實口服有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和收斂止瀉作用。本品還可降血脂。複方製劑可抗衰老[2]

4 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根或葉·山石榴

山石榴中藥名,出自《植物名匯》。爲《陸川本草》記載的野牡丹之別名[2]

4.1 別名

豬姆草、山石榴、倒罐草、紅暴牙狼[3]

4.2 來源及產地

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 Don的根或葉。分佈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3]

4.3 性味

甘、酸、澀,平[3]

4.4 功能主治

清熱止痢,散瘀止血解毒消腫[3]

1.治細菌性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胃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便血衄血月經過多。煎服:根15~30g;葉9~21g。[3]

2.搗敷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腫疔毒;煎水洗瘡瘍潰爛[3]

5 茜草科山石榴的根、葉、果·山石榴

5.1 別名

豬肚簕、假石榴、刺子、山蒲桃、屎缸拔、刺榴、簕牯樹

5.2 來源

茜草科山石榴Randia spinosa (Thunb.) Poir.[R. dumetorum Lam.],以根、葉、果入藥。

5.3 生境分佈

廣東、廣西、西南。

5.4 性味

苦、澀,涼。有毒。

5.5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

跌打瘀腫:鮮根搗爛酒炒外敷。

外傷出血:鮮葉搗爛外敷,或用果研粉撒患處。

山螞蝗叮咬:鮮根皮或鮮果搗爛擦皮膚

皮膚疥瘡:鮮果搗爛放入熱水中,經攪拌泛出白色的泡沫,洗。

還可用作清潔洗滌劑。

5.6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63.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86.

用到中藥山石榴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