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鍼灸學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中醫病機
shèn qì xū
kidney Qi deficiency[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deficiency of kidney q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腎氣虛爲病機[1] 。出《黃帝內經素問·方盛衰論》。指腎氣虛弱,功能減退,封藏固攝功能失職,進一步可致陰陽失調的病理變化[2] 。多由腎陽素虧,勞累過度,房事不節或久病失養所致[2]。
包括:1.腎陰腎陽之氣俱虛;2.腎陽虛。
腎氣虛指腎陰腎陽之氣俱虛[3] 。多由腎陽素虧、勞累過度、房事不節或久病失養所致。症見滑精早泄、尿後餘瀝、小便頻數而清,甚則不禁、腰脊痠軟、聽力減退、短氣、四肢不溫、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細弱。治以補腎爲主[3]。
腎氣虛指腎陽虛[3]。因氣爲陽,即腎之陽氣虛[3]。腎陽虛又稱命門火衰[4],爲素體陽虛或久病不愈,虧損過度,老年體弱所致腎中陽氣不足的病機[4] 。腎陽爲一身陽氣之根本,有溫煦形體,蒸化水液,促進生殖發育等功能[4]。腎陽虛衰,則溫煦失職,氣化無權,可導致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氣短而喘,腰膝痠軟,陽痿,滑精,夜多小便,舌淡胖,苔白厚,脈沉遲,兩尺脈弱等[4][4]。治宜補腎陽[4]。臨牀上根據腎陽虛的不同病理變化及其症候特點,常分別歸納爲腎陽不足和腎虛水泛兩個症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