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復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學 中醫病機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í fù

2 英文參考

recurrence caused by dietary irregularit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食復(recurrence caused by dietary irregularity[1])爲病機[2]。是指疾病初愈,因飲食失調而復發[2][2]

4 辨證論治

《重訂廣溫熱論·溫熱復症療法》:“食復溫熱瘥後,胃氣尚虛,餘邪未盡,若納谷太驟,則運化不及,餘邪假食滯而復作。其症仍發熱頭痛,煩悶不納。宜枳實梔子豉湯山楂肉、麥芽連翹萊菔子等涼疏之;腹痛大便者,加生錦紋。”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7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