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準備
1.器材準備 內鏡,內鏡注射針,氣囊,外套管,硬化劑(包括1%乙氧硬化醇、5%魚肝油酸酸鈉、無水乙醇、乙醇胺油酸鹽),組織粘合劑(包括TH膠、Histoacryl),皮圈結紮器(包括單發或多發)。
2.患者準備
(1)插入了三腔雙囊管和胃管者最好反覆沖洗胃腔,直至洗出液轉清。
(2)瞭解全身情況和生命體徵,糾正失血性休克或肝昏迷後才能施行。
(3)術前和術中靜滴降門脈壓藥物(如八肽或十四肽生長抑素)。
(4)擇期施行者與第2章第一節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相同。
7 方法
7.1 1.硬化劑注射
(1)一般法:常規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在食管或胃底曲張靜脈處選擇穿刺點,儘可能先遠端後近端,不在同一平面上注射,以防止術後狹窄。然後伸出針尖穿刺靜脈,也可靜脈內外結合注入硬化劑。劑量:靜脈外每點1ml,靜脈內每點3~6ml,總劑量不超過20~30ml。組織粘合劑僅用1~2ml,更適合用於胃底靜脈。每次穿刺點視靜脈曲張程度而定,一般4~5個點。注射結束後拔出針頭再觀察數分鐘,有穿刺點出血者立即噴灑腎上腺素或凝血酶。
(2)氣囊壓迫法:內鏡前端安裝一氣囊,硬化劑注射與一般法相同,注射結束後若有穿刺點出血,立即向前推入內鏡數釐米,充氣囊壓迫數分鐘,待血止後再進行或結束。
(3)外套管法:胃鏡常規檢查後沿胃鏡插入外套管,再在前端小窗內暴露靜脈,注入硬化劑,每次2~4ml,結束後即旋轉套管,一方面壓迫止血,另一方面選擇其他點注射。
(4)局部注射法:緊急出血者內鏡下見到破裂出血靜脈,在出血點上下注入硬化劑,可使出血停止。如找不到出血點,又能除外其他胃病變引起出血者,可在賁門處對曲張靜脈注射。
7.2 2.皮圈結紮
包括單發皮圈結紮器和多發連續結紮器(有五環、六環)。前者操作時須在口咽部沿胃鏡先放置外套管,然後每結紮1次取出內鏡裝入皮圈。後者不需要外套管,一次插入可連續結紮5~8個皮圈或更多點。
(1)內鏡前端套扎環正面接觸曲張的靜脈,即行吸引器負壓吸引,直至內鏡視野呈一片紅色,表明曲張靜脈已完全入環,然後推出皮圈結紮曲張靜脈。依次結紮其他曲張靜脈,在同一平面同時結紮幾根,有可能發生術後狹窄。
(2)結紮順序從賁門與食管交界處開始,然後依次向近側結紮,一般應在距切牙30cm範圍內多次結紮。每次結紮數目根據靜脈曲張數量與嚴重程度而定。
(3)緊急出血時結紮部位應選擇出血點或在出血點兩側同時結紮。嚴禁僅在出血點上方,即出口側進行結紮。
以上內鏡技術須強調操作者與助手密切配合,做到準確與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