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瘀止痛 中藥材 清熱利溼 中醫學 中藥學
shí mén kǎn
石門坎爲中藥名,出自《廣西本草選編》,爲蕭步丹《嶺南採藥錄》記載的雞骨草之別名[1]。
紅母雞草、黃頭草、豬腰草、黃食草、石門坎、細葉龍鱗草[2]。
豆科植物廣東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 Hance除去莢果的全株[2]。分佈廣東、廣西等地[2]。
甘、微苦,涼[2]。
清熱利溼,散瘀止痛[2]。
1.治黃疸型肝炎,胃痛,風溼骨痛,跌打瘀血內傷[2]。煎服:15~30g[2]。
2.鮮葉搗敷乳癰,蛇咬傷[2]。
本品種子有毒,不可內服[2]。
全草含相思子鹼,膽鹼,甾醇化合物、黃酮類、氨基酸、糖類[2]。根含皁苷,苷元爲槐花二醇、大豆皁醇A及B、廣東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又含大黃酚、大黃素甲醚[2]。
相思子鹼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肩部由葡萄球菌毒素引起的炎症反應,高濃度可抑制羊紅細胞的溶解[2]。本品具有免疫增強的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