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學 十三鬼穴 鍼灸學 中醫學
shí sān guǐ xué
thirteen evil acupoint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十三鬼穴是古代治療癲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個經驗效穴[1]。出《備急千金要方》。因舊說精神疾患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療穴位均冠“鬼”字爲名,又以其數爲十三,故稱十三鬼穴[1]。
歷代文獻記載略有差異,今多指人中(鬼宮)、少商(鬼信)、隱白(鬼壘)、大陵(鬼心)、申脈(鬼路)、風府(鬼枕)、頰車(鬼牀)、承漿(鬼市)、勞宮(鬼窟)、上星(鬼堂)、男子的陰下縫穴或女子的玉門頭穴(鬼藏)、曲池(鬼腿)、舌下中縫穴(鬼封)等十三穴[1][2]。
《鍼灸聚英》所載的《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與此有所出入,少申脈、上星、曲池、陰下縫穴和玉門頭穴,增神庭、乳中、陽陵泉、行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