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

中醫基礎理論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í sì jīng

2 英文參考

fourteen channe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fourteen meridian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十四經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中的任脈督脈的合稱[1]十四經各有自己所屬的臟腑、所領的穴位和所主的病症。是經絡系統中的主體。主氣循環、聯繫周身[2]。因任、督兩脈不僅有各自的專穴(其他六奇經穴位都依附於十二經中),而且與十二經關係密切,故常相提並論,合稱十四經[2]

十四經包括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任脈督脈

十四經發揮》:“十二經所列次第,並以流注之序爲之先後,附以任、督二奇者,以其有專穴也,總之爲十四經雲。”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