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tony goit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tony goit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thyroid carcinom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indurated goit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石癭(stony goiter;thyroid carcinoma)爲病名[1]。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五癭之一。是指以頸前單側或雙側結塊堅硬如石,不可移動爲主要表現的癭[2]。多由氣鬱、溼痰及瘀血凝滯而成[2]。可伴有易怒多汗,胸悶心悸;後期可有氣管、食道、聲帶受壓症狀[2]。好發於40歲以上的婦女,本病較常見,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
6 石癭的診斷
6.1 典型臨牀表現
既往常有肉癭病史。頸前腫塊於初期較小,每被忽視,偶然發覺時腫塊即質硬而高低不平。腫塊逐漸增大,吞嚥時腫塊上下移動度減少,晚期常壓迫氣管、食管、神經,出現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聲音嘶啞。石癭也有由肉癭多年不愈,突然迅速增大變硬,生長迅速惡變而成者。
6.2 病理分類
石癭病理方面可分爲:①乳頭狀腺癌:爲最常見的甲狀腺癌。多見於青年女性。此型生長緩慢,屬低度惡性,轉移多在頸部淋巴結。②濾泡狀腺癌:多見於中年人。此型發展較迅速,屬中度惡性。主要轉移途徑是從血液到達肺和骨。③未分化癌:多見於老年人,此型發展迅速,屬高度惡性。發病早期即可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或侵犯喉返神經、氣管或食管,並常經血液轉移至肺、骨等處。④髓樣癌:此型惡性程度中等,較早出現淋巴結轉移,且可血行轉移到肺。
6.3 輔助檢查
8 石癭的治療
石癭治宜化痰開鬱,行氣軟堅,用海藻玉壺湯,外用陽和解凝膏摻阿魏粉,亦可選用手術等療法[2]。
8.1 辨證治療
8.1.1 痰凝毒聚
石癭·痰毒瘀結證(stony goiter with phlegm-toxin-stasis intermingling pattern)是指痰毒瘀結,以頸部結塊迅速增大,堅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但全身症狀尚不明顯,舌質暗紅,舌苔薄黃,脈弦爲常見症的石癭證候[2]。
8.1.1.1 症狀
既往有肉癭病史,多年存在的頸部腫塊,突然迅速增大,質變硬,表面凹凸不平,吞嚥時上下移動受限;舌淡,苔薄膩,脈弦滑。
8.1.1.2 辨證分析
情志內傷,肝脾不和,氣鬱痰凝結於頸部,發爲癭腫,氣滯則血瘀,瘀久成毒,氣鬱、痰濁、瘀毒三者痼結,故腫塊迅速增大,質變硬,上下移動受限;苔薄膩、脈弦滑爲痰凝之象。
8.1.1.3 治法
8.1.1.4 方藥治療
海藻玉壺湯加減。
8.1.2 痰鬱氣結
8.1.2.1 症狀
頸部單發腫物,質硬如石,表面不平,皮色如常,腫物隨吞嚥上下移動明顯受限;伴胸悶氣短,呼吸發憋;舌苔薄白,舌質有瘀斑,脈弦細。
8.1.2.2 辨證分析
情志不遂,肝脾氣逆,氣滯血瘀,溼痰內生,痰溼與瘀血凝結,上逆頸部,發爲癭腫,質硬如石,上下移動受限;阻於氣道,故胸悶氣促;苔薄白、舌有瘀斑、脈弦細爲痰瘀氣鬱之象。
8.1.2.3 治法
8.1.2.4 方藥治療
通氣散堅丸加減。
8.1.3 毒熱蘊結
8.1.3.1 症狀
頸部腫塊,堅硬如石;情緒易於激動,心悸易驚,煩躁,多汗;舌紅少苔,脈弦數。
8.1.3.2 辨證分析
肝鬱日久化熱化火,毒熱蘊結,則火盛血燥,故頸部腫塊,堅硬如石;肝火偏旺,故情緒易於激動,心悸易驚,煩躁;毒熱內蘊,故舌紅少苔;肝經有熱,故脈弦數。
8.1.3.3 治法
清肝解鬱,散結化毒。
8.1.3.4 方藥治療
8.1.4 瘀熱傷陰
石癭·瘀熱傷陰證(stony goiter with pattern of stasis-heat injuring yin)是指瘀熱傷陰,以潰破流血水,或頸部他處發現轉移性結塊,或聲音嘶啞,形倦體瘦,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沉澀爲常見症的石癭證候[2]。
8.1.4.1 症狀
晚期石癭,或潰破流血水,或頸部他處發現轉移性結塊;伴形倦體瘦,或聲音嘶啞;舌紫黯,或見瘀斑,脈沉或澀。
8.1.4.2 辨證分析
久病不愈,瘀熱不解,心腎陰液漸耗,故形倦體瘦;津液失榮於咽喉,又爲腫物所壓迫,故聲音嘶啞;腎水不足,毒火益甚,故頸部他處又出現結塊;舌紫黯爲瘀熱之象;舌有瘀斑、脈澀爲有瘀之象。
8.1.4.3 治法
和營養陰。
8.1.4.4 方藥治療
8.2 外治法
8.3 手術治療
石癭一經確診,宜早期施行根治性切除術。
1.肉癭患者久治不愈,或結節突然增大變硬者,宜及時手術治療,以防惡變。
2.小兒患癭腫硬者,因惡變率甚高,應早期手術切除。
8.4 放射治療
(一)放射線外照射適用於未分化癌。
9 關於癭病
癭病爲病名。出《諸病源候論·癭候》。又名大脖子[3]、癭、癭氣、癭瘤、癭囊、影袋。《說文解字》:“癭,頸瘤也。”癭瘤的名目較多,《聖濟總錄》卷一二五有五癭,即石癭、泥癭、勞癭、憂癭、氣癭。由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所引起,以頸前喉結的兩側漫腫或結塊,皮色如常,不痛不潰,隨吞嚥而上下移動,逐漸增大,纏綿難消爲特點[4]。多指甲狀腺腫大一類疾患[4]。可發於任何地區,以高原地帶及山區多見,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而以中青年女性爲多[4]。古典醫書將本病分爲氣癭、肉癭、血癭、筋癭和石癭等五類。
氣癭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甲狀腺腺瘤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參照本條治療[4]。
鍼灸對單純性甲狀腺腫有較好的療效,其效果優於甲狀腺腺瘤和甲亢。腺腫局部針刺時宜取仰臥位,應避免誤傷頸部血管和神經。[4]
癭病與飲食缺碘或機體消耗碘過多而攝入量不足有關。因此,鍼灸治療同時給予碘劑治療可增強療效。[4]
詳見癭病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