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諸魚中毒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í zhū yú zhòng dú

2 註解

食諸魚中毒   病名。因食有毒或變質魚類引起中毒症狀。見《諸病源候論·食諸魚中毒候》。證見頭暈面腫、膚紅搔癢、心腹滿悶煩亂;嚴重者心悸、氣急,甚至死亡。治宜中西醫結合救治。《本草綱目》卷四載有解魚毒諸藥。如紫蘇、荏葉、水蘇蘆根蘆花、菩薩草、大黃汁、馬鞭草汁苦蔘、縮砂仁草豆蔻、醬汁、米醋胡麻油黑豆汁、冬瓜汁、橘皮烏梅橄欖、蜀椒、胡椒、蒔蘿、茴香胡蔥大蒜朴硝、蓬砂、鮫魚皮、獺皮等,可資參考。

治療食諸魚中毒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