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手術活檢優點是在直視下準確切取腫瘤最具有代表部位的組織,比較符合病理檢查要求,正確診斷率可達98%。缺點是較穿刺活檢損傷組織大,在某些血運豐富的腫瘤,有時出血較多甚至出血難止,或引起感染。如骨質切取不當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手術活檢的目的,不僅要確定腫瘤的性質,更重要的是從病理上確定腫瘤組織細胞類型及其分化程度。
8 適應症
手術活檢適用於:
1.臨牀上如考慮爲惡性腫瘤或轉移性腫瘤,一般均應手術活檢確診。
2.腫瘤生長在腓骨、肩胛骨體部、鎖骨、肋骨等處,可將診斷性活檢和治療性切除(即整塊切除或廣泛切除)結合起來,做一次性切除並送病理檢查。
3.穿刺活檢失敗,必須明確腫瘤的性質,或疑有惡變的病人,都不宜久待觀望,應及時手術活檢,早日確診。活檢手術是否引起惡性腫瘤的播散一直是被人們嚴肅關注的課題,但迄今尚無人提出確實客觀有證據的報道。
12 手術步驟
1.切口 原則上要選在距腫瘤生長最活躍部分最淺表的位置上。切口不需過長,一般採用肢體縱軸方向的切口,3~5cm長即可(圖3.13.1.1-1)。
切開皮膚後,不做廣泛皮下剝離。應減少神經、血管的損傷,特別要注意保護上肢的頭靜脈和下肢的大、小隱靜脈。
2.切開深筋膜後,術野要層次清楚、乾淨,止血完善,結紮穩妥。選擇最捷徑的方向切開肌間隔或直接分開肌肉纖維,用拉鉤向兩側牽開即可進入深部,達到腫瘤表面或腫瘤的骨段;注意不要隨意切開不必要顯露的肌間隔筋膜。
3.切開瘤組織之前,應用幹紗布塊填塞和保護好周圍組織,以防切開的腫瘤出血和瘤細胞周圍種植。如腫瘤尚屬在骨髓範圍之內,可在瘤部骨皮質上做環形多個鑽孔(切忌粗暴敲打造成骨折),形成一個小橢圓形窗口,揭開骨蓋即能看見骨髓腔內腫瘤(圖3.13.1.1-2)。
4.顯露瘤組織後,用銳利小刀切割足夠病理檢查所需量的楔形小塊瘤組織,操作中要儘量輕柔,避免過重的擠壓或鉗夾、儘量勿使取下的瘤塊沾污周圍的正常組織,以免瘤細胞擴散。取出的組織應立即放入盛標本的容器中,局部可用幹紗布或明膠海綿填塞及縫合筋膜止血。取下的骨蓋放回原位封閉骨腔。取出填塞保護周圍組織的紗布後,集中處理不宜再用。
5.取畢活檢的術野,可用適量等滲鹽液或抗腫瘤藥物配製的稀釋溶液沖洗乾淨,然後將已切開的筋膜或肌間隔筋膜嚴密縫合。
6.皮層和皮下切口分層縫合,可不放引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