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糟疔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ǒu zāo dīng

2 註解

手糟疔爲病名[1]。出《治療大全》。指疔生於手背威靈[1]。初起形如芒刺,漸覺疼痛,若高腫紅活,掀熱潰速者爲癰;若漫腫堅硬,無紅無熱,潰遲者爲疽[2]。凡潰後筋骨露者難愈[2]。宜服活命飲黃芩黃連山梔桔梗升麻;有表證羌活散汗之;有裏證內疏黃連湯清之[2]。外用梧桐葉紫花地丁等分研細末調敷,或用柿根膏外敷[2]。屬手背部急性化膿性感染[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1.

治療手糟疔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手糟疔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