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適應症
全身情況同正頜外科和種植外科手術要求。目前可用DO治療的疾病主要有:
1.(上、下)牙弓狹窄-牙列擁擠(不拔牙的正畸前治療)。
4.偏頜畸形。
6.頜間距離過低。
7.牙槽嵴過低或缺損。
8.陳舊性骨折錯位癒合。
9.骨不連。
10.頜骨缺損。
11.先天性顱面畸形,如Crouzen、Robin、Treacher-Collins等綜合徵。
12.顱骨缺損。
8 術前準備
手術醫生要有正頜外科、整形外科、頜骨堅強內固定以及正畸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X線片 治療計劃必須採用完整的影像學資料,如標準正側位頭影測量片、全口曲面斷層片,頦頂位片,必要時加照設計截骨線區的牙片,以取得精確的牽引器放置方向。
4.根據剪紙外科和模型外科設計截骨線、牽引方向,模擬牽引器安置手術。
5.牙齒潔治。
6.適當的術前去補償正畸治療。
7.牽引術中輔助性正畸治療計劃,提出解決開和調整咬
的方案等。
8.顳下頜關節評價。
10 手術步驟
10.1 1.切口
沿口腔內下頜升支前緣或外斜嵴切開黏膜、黏膜下組織,切口下端斜向外下方達第1磨牙遠中外側前庭溝底深達骨面,用骨膜剝離器暴露下頜升支頰側骨板和牙槽嵴,但要最小限度地剝離骨膜、肌肉和軟組織,以保護血運。
10.2 2.環下牙槽神經血管束的骨切開術
用一把下頜骨下緣拉鉤暴露第2、3磨牙對應的下頜骨下緣,在第3磨牙區用來複鋸由下向上截開下頜骨下緣至距下牙槽神經管3mm處(圖10.8.3.2-3A);再由外向內截開頰側皮質骨板(圖10.8.3.2-3B);最後由上而下截開牙槽嵴至距下牙槽神經管3mm處(圖10.8.3.2-3C)。舌側皮質骨切開時,應將一骨膜剝離器置於舌側黏骨膜下保護舌神經。
10.3 3.安置牽引器
根據術前設計,牽引器必須平行於咬平面以防止發生前牙開
(圖10.8.3.2-4);建議使用雙皮質骨螺釘固定牽引器,螺釘的位置至少要離截骨線5mm(圖10.8.3.2-5),並避開下牙槽神經血管束;因兩下頜角間橫徑比尖牙間橫徑寬,應將牽引器的前翼彎成臺階狀以補償前後方向的差異(圖10.8.3.2-6);根據牛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爲防止任何對TMJ的不良載荷,牽引期間,應在兩側施行Ⅱ類彈性牽引,以拮抗不良作用力。
10.4 4.完成骨切開
可以先將牽引器旋開1~2mm,然後用一把薄骨刀自牙槽嵴截骨線向下震開下牙槽神經管周圍骨質(圖10.8.3.2-7)。完成骨切開後,再將牽引器旋緊。
由於在截骨線上預先加載了張應力,骨質劈裂線很容易到達牙槽嵴頂而不穿破牙齦組織,此時再將牽引器反向旋進2mm,使截骨線靠攏,如此將有利於骨痂形成。
10.5 5.縫合傷口
應儘可能將牽引器的連接體和加力端暴露於口腔內,褥式加間斷縫合傷口,嚴密包繞牽引器各固定翼。當使用牙-骨聯合支抗的牽引器時,可用自凝塑膠將牙支抗端的結紮鋼絲與牙齒固定到一起,以防止鋼絲鬆脫。
10.6 6.加力
一般間歇7d開始加力,達到設計的延長距離後,維持到牽引間隙內骨性癒合。維持期內需要正畸醫生監視、調整咬關係,完善正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