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葉尖枯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uǐ dào yè jiān kū bìng

2 註解

水稻葉尖枯病是由稻生葉點黴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爲雜交稻和秈稻後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3 水稻葉尖枯病診斷

葉尖枯病多在水稻孕穗期開始發生,主要危害葉片,一般從葉尖葉緣開始,以後擴展形成長條形斑,病斑初爲墨綠色,後變爲黃褐色,最後呈枯白色,病健交界處明顯,交界處常有一褐色條紋,有時呈波紋狀。病部簿而脆,葉尖易破裂成麻絲狀。後期對光可見許多埋生的褐色小點(分生孢子器)。嚴重時葉片枯死。

4 水稻葉尖枯病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葉和病種穎殼內越冬,雜草帶菌也能侵染稻葉,翌年遇適宜的條件,釋放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至水稻葉片,發病後可進行再侵染。一般雜交水稻發病最重,常規中秈稻次之,糯稻發病輕;一般高稈、葉長披軟的品種易感病;水稻孕穗至灌漿期最易感病,尤其是該期間低溫、多雨和颱風有利發病;分櫱後期不及時烤田或烤田不足,生長後期田間不能排水露田或積水較多者,一般發病重。

5 水稻葉尖枯病防治

該病的防治應以選用抗病品種爲基礎,抓好肥水管理,並適期進行藥劑防治。

(1)選用無病種子種子處理。

(2)選用抗病良種,中秈有揚稻4號、6號等,粳稻品種大都抗病。

(3)增施鉀、鋅、硅肥,巧施穗肥,減輕病害。

(4)適時噴藥防治,孕穗後期每畝用40%禾枯靈可溼性超微粉劑50~75克,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克對水噴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