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黃連

中藥材 中醫學 中藥中毒 化瘀止血 清熱利溼 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 消腫解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uǐ huáng lián

2 毛茛科植物箭頭唐松草根莖及根·《中醫大辭典》·水黃連

水黃連中藥名,出自清·趙學楷《百草鏡》[1]

2.1 別名

硬水黃連、硬杆水黃連黃腳雞[1]

2.2 來源及產地

毛茛科植物箭頭唐松草Thalictrum simplex L. var.brevipes Hara的根莖及根[1]分佈四川、湖北、甘肅、青海、陝西、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1]

2.3 性味

苦,寒[1]

2.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消腫解毒[1]

①治黃疸痢疾腹水小便不利肺炎[1]。煎服:3~9g[1]

②煎水洗治眼結膜炎;研末香油調搽治鼻疳;搗爛敷治熱瘡[1]

2.5 化學成分

根含小檗鹼、箭頭唐松草米定鹼(Thalicsimidine)、箭頭唐松草鹼、鶴氏及芬氏唐松草鹼、黃唐松草鹼(Thalictricine)[1]

2.6 藥理作用

箭頭唐松草鹼有抗炎、鎮痛、鎮靜、鎮咳、降溫、降壓、抗癌作用[1]

3 秋海棠科植物掌裂葉秋海棠根莖·《中醫大辭典》·水黃連

水黃連中藥名,出自《江西草藥》,爲《分類草藥性》記載的水八角之別名[1]

3.1 別名

水蜈蚣一口血水黃連[2]

3.2 來源及產地

秋海棠科植物掌裂葉秋海棠Begonia pedatifida Lévl.的根莖[2]分佈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2]

3.3 性味

酸,平[2]

3.4 功能主治

祛風利水,散瘀止血,消腫解毒[2]

1.治風溼關節疼痛水腫吐血尿血子宮出血[2]。煎服:9~15g[2]

2.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內服並搗敷[2]

4 罌粟科植物血水草全草·《中醫大辭典》·水黃連

水黃連中藥名,出自《廣西本草選編》,爲《貴州民間藥物》記載的黃水芋草之別名[2]

4.1 別名

廣扁線斗篷草馬蹄草水黃連[3]

4.2 來源及產地

罌粟科植物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的全草[3]

4.3 性味

苦,寒,有小毒[3]

4.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散[3]

1.治流行性眼結膜炎[3]。煎服:鮮品9~30g[3]

2.研末油調搽,治小兒癬瘡;搗敷治皮膚瘙癢,溼疹,瘡癤,無名腫毒,跌打瘀腫[3]

4.5 化學成分

全草生物鹼、內酯[3]

5 毛茛科唐松草屬植物箭頭唐松草全草·《全國中草藥彙編》·水黃連

5.1 拼音名

Shuǐ Huánɡ Lián

5.2 別名

黃腳雞硬水黃連、硬杆子水黃連

5.3 來源

毛茛科唐松草屬植物箭頭唐松草Thalictrum simplex L. var. brevipes Hara,以全草入藥。春末夏初採,洗淨,曬乾

5.4 性味

苦,寒。

5.5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用於黃疸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眼結膜炎

5.6 用法用量

0.3~1兩;外用適量煎水洗眼。

5.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3.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3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