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蘆苗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uǐ hú lú miáo

2 全國中草藥彙編》:水葫蘆苗

2.1 拼音名

Shuǐ Hú Lu Miáo

2.2 來源

毛茛科水葫蘆苗Halerpestes sarmentosus (Adans)Komar.,以全草入藥。

2.3 生境分佈

東北、華北、西北至四川、西藏。

2.4 性味

甘、淡,寒。

2.5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祛風除溼。主治關節炎及各種水腫等症。

2.6 用法用量

0.5~1.5錢。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水葫蘆苗

3.1 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3.2 拼音名

Shuǐ Hú Lu Miáo

3.3 英文名

all-grass of Cymbalaria Halerpestes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毛茛科植物三裂鹼毛茛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lerpestes tricuspis(Maxim.)Hand.-Mazz.[Ranunculus tricuspis Maxim.]

採收和儲藏:6-7月在開花時採集全草,洗去泥土、雜質,陰乾

3.5 形態

三裂鹼毛茛,多年生小草本。匍匐莖纖細,橫走,節處生根和簇生數葉。葉基生;葉柄長1-2cm,基部有膜質鞘;葉片質地較厚,菱狀楔形或寬卵形,長1-2cm,寬0.5-1cm,基部楔形或截圓形,3中裂或3深裂,有時側裂片具2-3齒,無毛或有柔毛。花葶高2-4cm或更高,無毛或有柔毛,無葉或有1苞片;花兩性,單朵頂生;萼片5,卵狀長圓形,長3-5mm,邊緣膜質,綠色,早落;花瓣5,狹橢圓形,長約5mm,寬1.5-2mm,先端稍尖,基部有爪,長約0.8mm,蜜槽點狀或上部分離成極小鱗片;雄蕊約20,花絲長爲花葯的2-3倍,花葯卵圓形,長0.5-0.8mm;花托有短毛。瘦果較少,約20多枚,長約1.2-2mm,有3-7條縱肋,無毛,喙細,長約0.5mm。花果期5-8月。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0-5000m的鹽鹼性溼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

3.7 性味

味淡;性寒

3.8 歸經

腎;小腸經

3.9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燒傷;燙傷

3.10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塗。內服:煎湯,15-30g。

3.11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水葫蘆苗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