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胎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uǐ jīng tāi

2 註解

水晶胎爲病名[1]。江天覽《婦女病自療法》:“子腫乃系胎氣氾濫所致,俗名水晶胎。”即子腫[1]。見《醫學入門》。俗稱琉璃胎[2]。指孕至五、六個月,胎體漸長,由於脾腎陽虛,運化輸布失職,以致水溼泛溢,流於四末[2]。症見兩足浮腫,遍及下肢,漸至周身,頭面俱腫,小便短少[2]脾虛者,兼見倦怠無力,脘腹脹悶,治宜健脾行水,方用全生白朮散腎虛者,兼見腰膝痠軟,手足不溫,治宜溫陽化氣行水,方用五苓散;若兼胸悶脅脹,上方可加陳皮[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0.

治療水晶胎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