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癭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uǐ yǐng

2 英文參考

climate goit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水癭爲病證名[1]。癭之一種。《外臺祕要》卷二十三:“崔氏雲凡水癭氣癭可差,石癭不可治療。”指由於水土因素所致的癭病[1]。《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養生方》雲:“諸山水裏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崔氏所論,指出“凡水癭氣癭,可瘥。”或指因水土因素而引起的甲狀腺腫大。或如崔氏所云:“平旦手挽癭令離項,掐其下根,脈斷愈。一日一度掐,易愈者七日,如難差者三七日愈。”實爲慢性手術切除,或類痔之掛線結紮手術。

參見癭:癭爲病名[2]。出《爾雅》。又名大脖子癭氣[2]。《說文解字》:“癭,頸瘤也。”癭瘤的名目較多,《聖濟總錄》卷一二五有五癭,即石癭泥癭勞癭憂癭氣癭[2]。發病與水土因素有關,或憂思鬱怒,肝鬱不舒,脾失健運而致氣滯痰凝於頸部而成[2]頸部腫塊色紅而高突,或蒂小而下垂,有如櫻絡之形狀[2]。多指甲狀腺腫大一類疾患[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5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