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原

經穴別名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uǐ yuán

2 概述

水原經穴別名,即水泉[1]。見《外臺祕要》。

穴位水泉
漢語拼音Shuiquan
羅馬拼音Shuichuan
美國英譯名Water Spring
各國代號中國KI5
日本6
法國莫蘭特氏R4
富耶氏
德國N4
英國K4
美國Ki5

水泉經穴[2](shuǐquán[3]KI5) 。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3]水泉足少陰腎經郄穴[3]。水即水液,泉即水泉腎主水,此穴屬本經郄穴,能治小便淋瀝水病,故名水泉[3]水泉穴主治婦科,前陰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陰挺妬乳小便淋瀝疝氣偏墜腹中痛目昏花,月經不調小便不利,目視昏花,腹痛頭昏目花,現代又多用水泉穴治療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炎,膀胱痙攣,閉經月經過少子宮脫垂不孕症近視眼等。

3 水泉穴的別名

水原(《外臺祕要》)。

4 出處

鍼灸甲乙經》:去太溪下一寸,在足內踝下。

5 穴名

水即水液,泉即水泉腎主水,此穴屬本經郄穴,能治小便淋瀝水病,故名水泉[3]

水,指水液,小便水泉,本指地下水,又指下半身之水液,又,泉,錢也。泉與錢古今異名。小便失禁而稱爲水泉者,如水自錢孔流出點滴而下也,謂經氣在此如泉水之外流,亦通。本穴屬足少陰腎經郄穴,腎屬水髒泉水多從郄出,故經氣深集之郄爲“水泉”。《素問-脈要精微論》:“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張介賓曰:“腎與膀胱表裏,所以藏津液水泉不止而遺溲失禁,腎臟失守也。”人身泉穴多在於郄,猶水源出於地也。其所治症,爲月事不調、小便淋漓等症,諸關於泉水者。取本穴猶疏水之極源也,故名“水泉”。[4]

7 所屬部位

足部[5]

8 水原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水泉穴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5]

水泉穴位於跟區,太溪(KI3)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中。仰臥或正坐垂足取穴[5]

水泉穴位內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中點直下1寸,跟骨結節前上方凹陷處[6]

水泉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水泉穴在足部的位置

水泉穴的位置

水泉穴在足部的位置

水泉穴的位置

水泉穴在足部的位置

9 水原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太溪直下方1寸,當跟骨結節之內側前上部凹陷處取穴

水泉穴位於跟區,太溪(KI3)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中。仰臥或正坐垂足取穴[6]

正坐或仰臥位內踝尖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點,直下1寸之跟骨上取[7]

10 水原穴位解剖

水泉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屈肌支持帶、踝管及其內容。皮膚由隱神經小腿內側支分佈。皮下組織內的淺靜脈流向大隱靜脈,向後外方則歸流小隱脈。深筋膜發達,局部增厚,在內踝與舟骨、距骨、跟骨內側面之間形成屈肌支持帶,韌帶跟骨之間形成隧道似的踝管。管又由韌帶深面的纖維跟骨面發出間隔,將通過管內的肌腱之間和血管神經束分開。在踝管內,自前向後排列纖維鞘的內容有: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脛後動靜脈及脛神經、(踇)長屈肌(腱)。脛後動脈和脛神經在未入踝管前,發出跟內側動脈神經佈於跟骨內側面。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跟骨內側面[7]

皮膚→皮下組織跟骨[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隱神經分支和大隱靜脈屬支分佈,深層有脛神經乾和脛後動脈幹經過[8]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跟骨內側支,並有脛後動脈跟骨內側支通過[8]

11 水原穴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益腎,通經活絡

水泉穴有通經調血、疏利下焦作用[8]

水泉穴爲足少陰腎經郄穴陰經郄穴主治血證,具有活血化瘀、調理經血、疏利下焦之功,故常用於治療婦科病[8]

水泉穴有調補肝腎之功,主治閉經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小便不利[8]

或問,穴名之關於火者,用以治火,其關於水者,用以治水。通以治塞,塞以治通,則鍼灸之能事畢乎?曰:否,雖雲顧名思義,尤須廣慮深思。譬如水在胸,而治以利腹;火在腎而治以潤胸,則必不效。又如水泉天泉極泉陰陵泉陽陵泉,同是泉也,合谷漏谷率谷陰谷然谷,同是谷也,而其作用則有所不同。必酌其得宜而用之,乃克有效。[8]

12 水原穴主治病

水泉穴主治婦科,前陰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陰挺妬乳小便淋瀝疝氣偏墜腹中痛目昏花,月經不調小便不利,目視昏花,腹痛頭昏目花,現代又多用水泉穴治療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炎,膀胱痙攣,閉經月經過少子宮脫垂不孕症近視眼等。

水泉穴主治婦科、前陰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陰挺妬乳小便淋瀝疝氣偏墜腹中痛目昏花等[8]

水泉穴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陰挺小便不利,目視昏花等[8]

水泉穴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小便不利腹痛頭昏目花[8]

水泉穴主治月經不調小便不利[8]

現代又多用水泉穴治療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炎、膀胱痙攣等[8]

1. 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月經過少子宮脫垂不孕症

2. 其它:近視眼膀胱痙攣。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3~0.5寸[8][8][8],局部有酸、麻、脹感[8],可沿腎經循行向上至膝、股內側,胸腹部[8]

一般直刺0.5~0.8寸[8]

注意水泉穴不能深刺,以免刺傷脛神經、脛後動脈,引起足踝腫痛[8]

13.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8]

艾炷灸溫鍼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15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月水不來而多閉、心下痛目䀮䀮不可遠視水泉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水泉照海,主淋,漏,月水不來而多悶,心下痛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月事不來,來即多,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

百症賦》:月潮違限,天樞水泉細詳。

《循經考定編》:踝骨痛,偏墜

16 水原穴研究進展

16.1 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

嗜酸性粒細胞的變化爲指標,針刺水泉與注射ACTH的效應相等[8]

16.2 治療前列腺

腧穴注射法治療前列腺病52例,取一側水泉,注入維生素B12注射液1 mL,隔日1次,兩側交替注射。結果:治癒28例,佔53.8%;顯效16例,佔30.8%;好轉7例,佔13.5%;無效1例,佔1.9%。總有效率爲98.1%。[8]

16.3 治療痛經

點按水泉僕參治療痛經70例,症狀較輕者可兩足交替進行,症狀較重者兩足同時進行操作,治療的最佳時機從每次月經前1周開始,至月經結束爲止,7~10次爲一療程。結果:經點按治療均有止痛效果,其中2個療程治癒10例,3個療程治癒5例。[8]

17 參考資料

  1. ^ [1]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67-268.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2.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5.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1.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67-268.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