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氣和中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ùn qì hé zhōng tāng

2 衛生寶鑑》卷九:順氣和中湯

2.1 處方

黃耆4.5克 人蔘3克 甘草(炙)2.1克 白朮 陳皮 當歸 白芍各1.5克 升麻 柴胡各0.9克 細辛 蔓荊子 川芎各0.6克

2.2 功能主治

氣虛頭痛,痛不可忍,晝夜不得眠惡風怕冷,不喜飲食,氣短懶言,六脈弦細而微。

2.3 用法用量

上藥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後溫服

2.4 摘錄

衛生寶鑑》卷九

3 古今醫鑑》卷五

3.1 方名

順氣和中湯

3.2 組成

半夏(制)6分,白茯苓7分,白朮土炒)8分,廣皮(鹽水浸,炒)1錢,枳實麩炒)5分,甘草(炙)2分,香附(醋炒)1錢,山梔薑汁炒黑)1錢,神曲(炒)6分,砂仁(炒)3分,黃連薑汁浸,曬乾,以豬膽汁拌炒)6分。

3.3 主治

嘔吐翻胃嘈雜吞酸

3.4 用法用量

先以長流水入嬌泥攪,澄清,取水1鍾,加生薑3片,煎至7分,入竹瀝、童便、薑汁,細細溫服,不拘時候。

3.5 加減

心胃痛,加薑汁3匙;氣虛,加人蔘黃耆各8分;血虛,加當歸7分,川芎5分;惱怒或氣不伸舒,加烏藥5分,木香3分;胸膈飽悶,加蘿蔔子(炒)6分;心下嘈雜吞酸,加吳茱萸4分,倍黃連白朮嘔吐不止,加藿香7分;大便團結,加蘇子麻仁桃仁杏仁,俱研如泥,每服1錢,白蜜調下。

3.6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