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結消癭 行氣化痰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sì hǎi shū yù wán
四海舒鬱丸爲方劑名,出自《瘍醫大全》卷十八方[1]。
青木香五錢,陳皮、海蛤粉各三錢,海帶、海藻、昆布、烏賊骨各二兩[1]。
青木香15克 陳皮 海蛤粉各9克 海帶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60克(俱用滾水泡去鹽)
上藥爲末和丸[1]。
功能行氣化痰,散結消癭[1]。主治肝脾氣鬱,致患氣癭,結喉之間,氣結如胞,隨喜怒消長,甚則妨礙飲食[1]。愈後用黃藥子四兩,酒三壺,煮三柱香,放地窖七天後,早晚各飲數杯,以除病根[1]。
每服三錢,酒或水調下,日三次[1]。
共研細末。每服9克,不拘酒、水,日服三次;滓沉在碗底內者,敷氣頸上。愈後用黃藥子120克,生酒1升,煮60分鐘,窨七日,去火毒,早晚任飲數杯。
方中青木香、陳皮理氣化痰;海蛤粉、海帶、海藻、昆布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海螵蛸破血消癭。合用共奏行氣化痰,軟堅消癭之效。黃藥子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煮酒內服,能治癭瘤結氣,在愈後繼服,可以根除氣癭。
《瘍醫大全》卷十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