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彙編》:粟奴
2.1 拼音名
Sù Nú
2.2 別名
粟粒黑粉、穀子黑穗、穀子黑粉
2.3 來源
真菌類擔子菌綱黑粉菌科粟奴Ustilago crameri Koern.以冬孢子粉入藥。多寄生於粟穗上。
2.4 生境分佈
多寄生於粟穗上。
2.5 性味
淡、微苦,溫。
2.6 功能主治
2.7 用法用量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粟奴
3.1 出處
粟奴一名,始載於《綱目》,謂:“粟奴,即粟苗成穗時生煤黑者。”以上所述“煤黑者”與粟穗感染粟黑粉菌所產生的冬孢子粉一致。
3.2 拼音名
Sù Nú
3.3 別名
粟黑粉、穀子黑穗、穀子黑粉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黑粉菌科真菌粟黑粉菌侵染粟的幼穗所產生的冬孢子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stilago crameri Koern.
3.5 原形態
本菌侵染穀子的花穗全部或部分,被侵害的籽粒比健全粒稍大。厚垣孢子充滿子房,外麪包着一層由於房壁所形成的灰色薄膜,成熟後破裂,放散出黑褐色的粉末,爲冬孢子。冬孢子近球形、卵圓形、橢圓形至不規則形,平滑,淡黃色至橄欖褐色,直徑6-12μm。
3.6 生境分佈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臺灣、河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3.7 性狀
1.性狀鑑別 菌癭包於花穎內,卵形或橢圓形,外被灰白色膜。質疏鬆,膜破裂後,散出衆多黑褐色粉末(冬孢子)。氣微,味淡,後微苦。
2.顯微鑑別 孢子團呈不規則塊狀,棕褐色,有衆多冬孢子。冬孢子類球形、卵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6-12μm,表面光滑,淡黃褐色或橄欖褐色。
3.8 性味
微苦;溫
3.9 歸經
脾;胃經
3.10 功能主治
3.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3.1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