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皮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áo pí tāng

2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2.1 方名

桃皮湯

2.2 組成

白桃皮1兩,黃連(去須,炒)1兩,龍骨1兩,丁香14枚。

2.3 主治

小兒下痢,煩渴胕腫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分溫3服。

2.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 《千金》卷十七

3.1 方名

桃皮湯

3.2 組成

白皮1握(東引者),真珠1兩,附子1兩,梔子仁14枚,當歸3兩,豉5合,桂心2兩,吳茱萸5合(1方無當歸以下4味)。

3.3 主治

中惡氣,心腹痛胸脅脹滿,短氣

3.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納真珠末,分作2服。

3.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桃皮湯桃根白皮辟邪散血,真珠鎮心安神,以佐萸、附辛溫散結,梔、豉分解旺氣也。

3.6 附註

聖濟總錄》有白楊皮

4 聖濟總錄》卷一○一

4.1 方名

桃皮湯

4.2 組成

桃皮(去粗黑色者,銼)3兩,面(炒)半兩,豉(炒,研)半兩,白米(研)1合。

4.3 主治

白禿發落

4.4 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8升,去滓,放溫。沐頭,每日用之。

5 《千金》卷十八

5.1 方名

桃皮湯

5.2 組成

桃皮1兩,艾葉1兩,槐子3兩,大棗30枚。

5.3 主治

蟯蟲、蛔蟲,及痔(匿蟲),蟲蝕下部生瘡。

5.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半升,頓服之。良。

5.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桃根白皮散血殺蟲艾葉溫血導火,槐子益腎清火,大棗入脾以通津液

5.6 附註

本方方名,《外臺》引作“桃湯”。

6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6.1 方名

桃皮湯

6.2 組成

桃皮(銼)1兩,槐子1兩,榧實1兩,石榴根皮(銼)半兩。

6.3 主治

傷寒後(匿蟲)蟲蝕下部。

6.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6.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