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iě guān yīn

2 英文參考

tieguanyin

3 註解

鐵觀音是捲曲形烏龍茶之一。因用鐵觀音種的鮮葉單獨製成而得名。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於1723 1735年間創制。

4 鐵觀音採製加工

成茶外形條索捲曲重實,呈蜻蜓頭,色澤沙綠起霜,香氣具蘭花香,味鮮濃,入口微苦,瞬即回甘,具特殊韻味,稱“觀音韻”。閩南茶區4月底-5月初採製春茶,鮮地標準爲小開面3-4葉;6月下旬採夏茶,8月上旬採暑茶,10月上旬採秋茶。其製法經曬青、晾青、做青、初揉、初烘、包揉、足火等工序。曬青於下午4-5時光轉弱時開始,鮮葉攤於青席上,中間翻拌1-2次。曬至葉子呈輕萎凋狀,頂部芽葉下垂,光澤消失,略有清香,減重率8-10%時移入青間攤放,待葉溫下降、葉內水分重新分佈、曬青葉“還陽”即可搖青。搖青間溫度20℃左右,相對溼度80%。在正常條件下,搖青4次可以完成。1-2次搖青及靜置時間短,分別搖2-3分鐘及5-6分鐘,靜置1.5-3小時。第三次是搖青關鍵,需搖至葉子還陽挺硬,青氣濃烈方爲適度(悶熱天氣要防止搖青過度),靜置4-5小時,待青氣去盡,花香初現,葉內水分明顯減少,葉緣轉黃紅,可行第四次搖青。第四次搖青根據葉象變化情況靈活掌握,搖青時間較第三次可增可減,搖後厚攤。第四次靜置時間必須充分,使內含物充分轉化,至青氣退盡、花香濃郁、紅邊顯現、葉緣背卷、葉色黃綠即可炒青。炒青採用高溫短時,機炒溫度爲280-300℃,多悶少透,至葉色黃綠、青氣去盡、茶香顯、葉質軟、有粘手感可下機揉捻。熱揉5-8分鐘,初步成條後下機解決初烘,進口風溫100-120℃,烘至茶條無粘手感下機包揉。包揉使條索緊結捲曲,呈蜻蜓頭外形。包揉用75cm見方的包揉巾,以手工包揉條索最佳,也可用包揉機包揉。包揉葉含水率以30-35%,含水過多易揉成扁塊,茶汁溢附於包揉巾而損失;含水過少包揉葉易斷碎。根據包揉葉成形情況,可進行1-2次復包揉。每次復包揉前需經烘焙,烘乾機進口風溫100℃,使茶條受熱,增大粘性,至條索捲曲呈螺旋狀,緊結重實,即可足火。足火進口風溫90-100℃,慢速烘焙,約20分鐘下機。可達足幹。毛茶含水率約6-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