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tōng gān sǎn
梔子(炒黑)白蒺藜(炒,去刺)各30克 羌活60克 荊芥穗 當歸 牛蒡子(炒,研)甘草(炙)各36克
研細末爲散。
疏風清肝,祛翳明目。治轆轤轉關,瞼硬睛疼,風熱翳障。
每服9克,食後竹葉湯調服。
《張氏醫通》卷十五
通肝散
白芍、柴胡、黃芩、細辛、草決明、龍膽草、蔓荊子、青葙子、木賊草、蒺藜、防風、玄蔘。
冰翳內障,有頭疼、鼻頰骨疼,或因嘔吐而起,其翳如冰雪之狀,陰看不大,陽看不小者。
白水煎,食後服。
白芍1兩,歸身3錢,川芎3錢,茯苓3錢,鬱金1錢,薄荷1錢,香附2錢,神曲2錢,陳皮3分,蘇葉5分,白朮5錢。
婦人懷抱憂鬱,肝氣不通,子無血蔭,以致胎動不安,兩脅悶痛,如子上懸。
水煎服。
山梔子半兩,蒺藜(炒,去尖)半兩,枳殼(去白)半兩,荊芥半兩,車前子1分,牛蒡子1分(炒),甘草5錢(炙)。
膽氣盛,攻於肝,致生冰翳,如冰凍堅實,傍觀目透於瞳仁內,陰處及日中看之,其形一同,疼而淚出;旋螺尖起,目疼痛,生翳膜,尖起而赤似旋螺;瞼硬睛疼,瞼中紅赤而堅硬,眼睛疼痛而淚出無時,怕日羞明。
每服2錢,食後苦竹葉湯調下。
上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