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進化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ū fā jìn huà

2 英文參考

emergent evolution

3 註解

突發進化一詞是勞埃德·摩根(C.Lloyd Mor- gan)(1922)提出的,是把形態心理學的原理用於進化理論的一種學說,也可以說是把黑格爾(Hegel)的辯證法用於自然界的一種學說。這種學說想根據各個物質結合而出現新性質或新狀態(如H2和O2化合成H2O)來說明從物質進化到生物、從低等生物進化到高等生物、甚至包括出現意識形態的一系列進化過程。繼摩根之後,詹寧斯(H.S.Jennings,1927)、馬利索夫(Malisoff,1939,1941)、阿布洛維茨(Ablowitz,1939)、利利(Lillie,1945)和辛諾特(Sinnot,1950)等都論述過這一學說。這些突發論者的觀點雖然有一定差別,但基本上都含有“既存物的展開”(emergence的另一個意義)的觀點。突發論的理論基礎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的,即地球上的原初的物質中已大致存有向生命發展的方向性。或者說創始生命物質與物理、化學規定的物質是不同的。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