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殺蟲 中藥學
tǔ gān cǎo dòu
土甘草豆爲中藥名,出自《藥材學》。爲《新修本草》記載的相思子之別名[1]。
土甘草豆、相思豆、鴛鴦豆、紅豆[2]
豆科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的種子。主產廣東、廣西、福建[2]。
辛、苦,平,有大毒[2]。
殺蟲,消腫。治疥癬,癰瘡,溼疹[2]。
研粉油調塗[2]。
一般不宜內服。中毒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皮膚青紫、尿閉、幻視、溶血、虛脫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2]。
本品含相思子毒蛋白,並含相思子鹼,紅豆鹼、膽鹼、下箴刺桐鹼等生物鹼,又含β-谷甾醇等多種甾醇類、相思子苷、相思子酸、相思子黃酮、相思子凝集素、5β-膽烷酸、沒食子酸和多種氨基酸等[2]。
相思子毒蛋白對小鼠實驗性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毒性極大,0.5mg即可使人致死,但加熱至65℃以上則毒性消失,小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爲0.20mg/kg。相思子鹼有抗過敏、抗組胺作用。相思子提取物對大鼠、小鼠有避孕作用。種子的醇提取物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痢疾及傷寒桿菌以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並可導致心、肺、腎及小腸出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