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臀大肌鬆解及纖維攣縮束切斷術用於兒童臀肌攣縮的治療。兒童臀肌攣縮症一般多認爲是由於反覆多次臀大肌內注射抗生素等藥物所致的肌肉纖維性攣縮。也有認爲與某些兒童存在的易感或遺傳因素有關。肌肉纖維性攣縮,不但導致髖關節的外展外旋攣縮畸形,同時還很有可能致使患兒骨盆結構的變化,故部分患兒的X線檢查可表現爲閉孔變形,其形成機制爲:①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的纖維變性,失去了正常的伸縮性,以至產生纖維攣縮束帶,限制了髖關節的內收、內旋,不能在中立位屈髖。當攣縮波及到臀中肌及髖關節囊後側時,症狀則更爲明顯;②臀肌與骨骼發育不均衡,由於兒童期骨骼尚未發育成熟,已纖維變性的肌組織與其起止點處的骨骼生長發育不能成正比增長。也就是說,骨盆、股骨發育快,而臀肌發育減慢使之相對縮短而出現攣縮,限制了髖關節的內收內旋,並對骨盆的發育可能產生影響,這一點不但解釋了患兒多在肌注後2~3年才逐漸出現症狀的現象,而且也解釋了部分患兒X線檢查出現閉孔變形的原因。治療上強調診斷明確後應及時手術,鬆解及切斷攣縮肌肉,解除對髖關節功能及骨盆結構的影響,有利於患兒的發育和肢體功能的恢復。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1.2.1.1-1,3.21.2.1.1-2)。
7 適應症
臀大肌鬆解及纖維攣縮束切斷術適用於臀肌攣縮症診斷明確,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9 手術步驟
9.1 1.切口
從臀大肌靠近髂骨嵴處開始做一直切口,直至大粗隆,並垂直向下做適當延長(圖3.21.2.1.1-3)。
9.2 2.顯露攣縮束帶
分離臀大肌顯露纖維攣縮束帶,並予以切斷,爲防止兩斷端術後再連接,應切除纖維帶1~2cm爲宜,同時切除周圍已形成的瘢痕組織(圖3.21.2.1.1-4)。
9.3 3.切斷髂脛束
從股骨大粗隆處顯露髂脛束,在臀大肌纖維與髂脛束連接部橫行切斷,達到徹底鬆解臀大肌的目的;也可根據攣縮程度,採用Z延長術。
9.4 4.縫合切口
11 術後處理
術後常規下肢牽引或固定於伸直位10d。拆線後,即可開始行走,鍛鍊屈髖、下蹲、下肢內收內旋等功能。必要時輔以理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