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症狀名 中醫內科學 問飲食 中醫學 問診
tūn suān
acid regurgita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吞酸爲症狀嗎[1]。又稱咽酸[1]。
《醫林繩墨·吞酸吐酸》:“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於上,以致咽嗌之間,不及吐出而嚥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狀也。”
《壽世保元·吞酸》:“飲食入胃,被溼熱鬱遏,食不得化,故作吞酸。”
《證治匯補·吞酸章》:“吞酸爲中氣不舒,痰涎鬱滯,須先用開發疏暢之品。”治同吐酸[1]。
吞酸治法同吐酸:
因宿食所致者,常兼見氣悶飽脹,噯氣腐臭等,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術丸、八味平胃散、乾薑丸等方;若從熱化,則宜梔連二陳湯、咽醋丸[2]。
有因肝鬱犯胃,溼鬱化熱所致者,症見兩脅刺痛,口苦咽乾,心煩吐酸,脈弦數,治宜泄肝清火,用逍遙散合左金丸,或柴葛平胃散[2]。
有因脾胃虛寒所致者,症見面色萎黃,飲食減少,苔白,脈弦細,治宜溫養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溫胃飲等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