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肘關節滑膜切除結合橈骨小頭切除術,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治療肘關節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方法。與膝、髖、腕及手部滑膜切除術相反,肘關節滑膜切除術後,關節活動範圍不僅沒有減少,而且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別是前臂旋轉功能的改善尤爲顯著。一般採用擴大的外側入路。但是,如果同時伴有尺神經症狀,可在內側做一輔助切口,並行尺神經前移術。如伴有遠側橈尺關節滑膜炎,可同時行尺骨遠端切除術。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4.1.6.1-1,3.14.1.6.1-2)。
7 手術步驟
7.1 1.切口
可選用肘關節外側直切口入路(圖3.14.1.6.1-3),或Kocher的外側J形切口入路。切口上方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約4橫指處,沿肱骨外上髁嵴向下走行,至橈骨小頭下緣,再轉而向後下方,止於尺骨上段的後側緣,切口長10~12cm(圖3.14.1.6.1-4)。
7.2 2.顯露關節囊
沿切口方向切開淺、深筋膜。在切口的上部找到外側肌間隔,沿該肌間隔進入,即可到達肱骨外上髁嵴。在切口頂端的上方,橈神經由肱骨後方穿過外側肌間隔,進入肱肌與肱橈肌間隙,應避免損傷。用手術刀和骨膜剝離器將肱橈肌、橈側腕長伸肌和伸肌總腱分別自肱骨外上髁嵴和外上髁剝下,牽向前方,將肘後肌自肱骨幹和外上髁剝下,牽向後方(圖3.14.1.6.1-5)。在切口的下部,沿尺側腕伸肌和肘後肌間隙深入,並分別牽向兩側,露出旋後肌的上部。將該肌自肱骨外上髁、橈側副韌帶、環狀韌帶和尺骨嵴剝下,牽向前方,充分顯露肘關節的外側和上橈尺關節的背側。在剝離旋後肌起點時應避免損傷穿過旋後肌的橈神經骨間背側支。用骨膜剝離器沿外側關節囊向前方剝離,將肘關節前方重要軟組織和前關節囊分離,並用拉鉤將其向前方拉開。將後方軟組織和後方關節囊分離,並向後方拉開。即可比較充分地顯露肘關節的前方、外側和後方。
7.3 3.顯露滑膜
橫行切開前、後方關節囊,斜行切斷環狀韌帶,將外側關節囊切開,水腫肥厚的滑膜組織即行膨出,但應注意儘可能多地保留外側關節囊及韌帶(圖3.14.1.6.1-6)。
7.4 4.切除橈骨小頭及滑膜
在成人,爲方便切除滑膜,應先切除橈骨小頭。用刀、剪將肱橈關節和上橈尺關節的滑膜組織切除後,再將肱尺關節前方和後方的滑膜組織切除。爲了顯露並切除肱尺關節內側的滑膜組織,可使患肢儘量內翻,以加大外側關節間隙。應小心仔細地切除尺橈骨間陷窩處滑膜及尺骨切跡處滑膜,這將有利於改善肘關節的屈曲攣縮。滑膜切除後,再用小刮匙將肱骨下端和尺骨鷹嘴軟骨面邊緣的肉芽組織刮淨,應特別注意刮除鷹嘴窩和冠狀窩內的肉芽組織,軟骨面上的血管翳也應刮除。
7.5 5.縫合切口
放鬆止血帶,等滲鹽水沖洗切口,置入醋酸甲潑泥龍0.5~1.0ml。然後縫合環狀韌帶、關節囊和被剝離的肌腱,逐層縫合切口後,將肘關節屈曲至90°,用厚棉墊及彈力繃帶包紮,並用三角巾懸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