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隆

中醫學家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áng shào lóng

2 註解

王紹隆(1565~1624)爲明代醫學[1]。一作紹龍,名繼鼎[1]。號負笈先生。原籍徽州,後定居武林(今浙江杭州)[1]。少孤,家傳醫業[1]。與當時名醫盧復交往甚密,曾爲其子盧之頤講授《內經》、《金匱要略方論》諸書[1]。萬曆四十年(1612),又有潘楫就學於其門[1]。初命讀《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內經素問》,次第授《本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脈經》等,隨讀隨講,不拘形式,以期興到理融,口言心應[1]。如此三年如一日,師徒交誼極厚[1]。王氏歿,潘著《醫燈續焰》,以闡其師之學,並仿王氏教學法,授徒甚衆[1]。而其有關本草之見解,亦在倪朱謨氏之《本草匯言》中所登錄。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