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疾病概述
維生素A 缺乏(vitamine A deficiency)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世界四大營養缺乏病之一。維生素A 缺乏可導致神經系統損害。嚴重患者可有腦發育遲滯和肌病、多發性神經病或嗜睡等,嬰兒維生素A 缺乏可產生良性顱內壓增高。我國爲中度兒童維生素A 缺乏國家,其中城市爲輕度缺乏,農村爲中度缺乏,西部地區農村爲重度缺乏地區。
7 疾病描述
維生素A 缺乏(vitamine A deficiency)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世界四大營養缺乏病之一。維生素A 缺乏可導致神經系統損害。嚴重患者可有腦發育遲滯和肌病、多發性神經病或嗜睡等,嬰兒維生素A 缺乏可產生良性顱內壓增高。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各人羣每天所需維生素A 攝入量如下:嬰兒350μg,1~10 歲兒童400μg,10 歲以上500~600μg;哺乳母親需要量大,爲850μg (1μg 維生素A 相當於3.3U,以嬰兒爲例,每天維生素A 攝入量爲1100U)。一般成人男性爲1000μg,女性爲800μg。維生素A 對酸、鹼均較穩定,但易被氧化和紫外線破壞,高溫下易被氧化。
維生素A 又名視黃醇,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 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維生素A 與正常視覺和感光細胞關係密切,一旦缺乏可導致夜盲症。
2.維生素A 與人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成和功能有關,缺乏可引起眼結膜和角膜上皮組織的退變、淚液分泌減少所致的眼乾燥症(乾眼病),進一步發展可成爲角膜軟化、潰瘍及穿孔,導致失明。
3.維生素A 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故有“抗感染維生素”之稱。維生素A缺乏,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屏障抗病能力降低,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增加。
4.維生素A 可促進生長和骨骼的發育,維生素A 缺乏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發生障礙,生殖功能受影響。
5.維生素A 與兒童死亡率密切相關,在維生素A 缺乏地區普遍補充維生素A,可使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23%,孕產婦死亡率降低44%,麻疹患兒補充維生素A 死亡率下降50%。
8 症狀體徵
維生素A 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視覺功能及上皮細胞的正常分化,視黃醛是所有感光視覺色素再合成基團,對視力至關重要。維生素A 亦爲生長、生殖及維持生命所必需。
維生素A 缺乏可分爲兩類:
1.臨牀維生素A 缺乏 本病的早期症狀是夜盲,由光亮處進入低照度環境後分辨物體的時間延長,嚴重者在黑暗中完全看不見物體,稱夜盲症。慢性酒精中毒者夜間經常發生摔倒和交通事故,可能與潛在的夜盲症有關。
長期嚴重維生素A 缺乏,患者除出現夜盲症外,上皮細胞過度角化,出現一系列影響上皮組織正常發育的症狀,如皮膚乾燥、眼結膜乾燥,嚴重者角膜乾燥(乾眼病)。球結膜顳側有Bitot 斑形成,是角化細胞置換結膜上皮分泌黏液的杯狀細胞及正常上皮細胞所致。尚可有角膜潰瘍或瘢痕等臨牀表現。據世界衛生組織1994 年估計,全球280 萬0~4 歲兒童有臨牀維生素A 缺乏。在某些發展中國家,維生素A 缺乏是青少年失明的主要原因。黏膜上皮細胞過度角化也可表現爲淚腺、涎腺及胃腺等分泌功能下降。
β-胡蘿蔔素及富含維生素A 的食物攝入減少,可能與上皮癌特別是吸菸者肺癌的患病率增加有關。嚴重患者可有腦發育遲滯和肌病、多發性神經病或嗜睡等,嬰兒維生素A 缺乏可產生良性顱內壓增高。
2.亞臨牀維生素A 缺乏 即血中維生素A 降低,而無上述臨牀表現,貌似健康的人羣。據估計全球有2.51 億兒童存在亞臨牀維生素A 缺乏,這些兒童雖無維生素A 缺乏的臨牀表現,但抵抗力低,生長發育遲緩,易於患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等疾病,且較嚴重,死亡率高,嚴重危害兒童健康。
維生素A 過多症:常在過量攝入動物肝臟、魚肝油、含維生素A 的糖果或藥片後發病,表現爲頭痛、嗜睡、噁心、嘔吐、全身無力及皮膚乾燥等症狀。
10 病理生理
維生素A 即視黃醇,視黃醇類是天然及合成的維生素A 異構體和衍生物。維生素A 可氧化爲視黃醛(維生素A 醛),視黃醛是所有感光視覺色素再合成基團,對視力至關重要。其主要氧化代謝產物是視黃酸(維生素A 酸)。能夠在體內裂解產生維生素A 的胡蘿蔔素類即稱爲維生素A 原,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蘿蔔素。
胡蘿蔔素主要來源於植物性食物,如胡蘿蔔、紅薯、黃色南瓜、深綠葉蔬菜、黃玉米和番茄等,一些水果中也含豐富的胡蘿蔔素。現成的維生素A 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乳製品和魚類均是維生素A 的良好來源,魚肝油中維生素A濃度特別高。
酒精中毒時乙醇脫氫酶主要參與乙醇作用,使維生素A 轉變爲視黃醛減少。鋅缺乏常與酒精中毒共存,妨礙維生素A 的動員利用。慢性酒精中毒所致吸收不良使膳食中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 在糞便中的丟失量增加。長期服用石蠟油可因維生素A 脂溶性溶解使其缺乏,其他導瀉劑使食物快速通過腸道,在腸道吸收減少,引起維生素A 缺乏。
11 診斷檢查
診斷:本病的診斷應調查膳食中維生素A 攝入情況,注意腹瀉、感染等增加維生素A 消耗的疾病,依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及暗適應(dark adaptation)反應等做出診斷。暗適應產生的快慢與進入暗處前照射光波的長短、強度和照射時間有關,如將這幾項條件固定,暗適應時間的長短與體內維生素A 的營養狀況呈負相關,維生素A 愈缺乏,暗適應時間愈長。
用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中維生素A(正常30~65μg/dl) 含量,有助於確診。
實驗室檢查: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中維生素A 含量:正常爲30~65μg/dl。維生素A 攝入不足使血清維生素A 水平下降時,肝臟維生素A 儲備幾乎完全耗竭,血清中維生素A 含量降低。
13 治療方案
維生素A 缺乏一旦確診,可以短期內應用大劑量維生素A 治療,並去除可能的病因。每4~6 個月注射一次大劑量維生素A 5 萬~10 萬U 能夠很好地耐受,療效較好。在確定維生素A 缺乏的地區,國際通常採用普遍服用大劑量維生素A膠囊的方法。推薦服用劑量爲:小於6 個月的嬰兒服用5 萬U 維生素A 一次;6~12 個月嬰兒服用10 萬U 維生素A 一次;大於12 個月的兒童,每4~6 個月服用20 萬U 的維生素A。
兒童大劑量服用維生素A 會出現噁心、頭痛、嘔吐等副作用,但副作用時間短暫,一般不超過24h。已有數十個發展中國家實施對兒童、孕婦普遍補充維生素A,並取得顯着效果。我國也已在40 個貧困縣對6~36 個月兒童採用大劑量維生素A 補充行動,至今未發現明顯副作用症狀的出現。
實施系統性預防計劃有助於解決發展中國家維生素A 缺乏引起的廣泛眼部問題,強化食物是糾正維生素A 缺乏的直接有效而穩妥的途徑。目前強化維生素A 的食品有小麥、稻米、奶製品、茶、人造黃油、糖等。我國應在西部地區農村的麪粉中強化維生素A,以改善我國邊遠地區維生素A 缺乏狀況。
15 預後及預防
預後:據世界衛生組織1994 年估計,全球280 萬0~4 歲兒童有臨牀維生素A缺乏。在某些發展中國家,維生素A 缺乏是青少年失明的主要原因。
預防:增加富含維生素A 食物的攝入,尤其是要增加動物性食物的比例。動物資源的維生素A 佔維生素A 總需要量的40%以上,動物性食物中,維生素A 含量高的是肝臟,羊肝、牛肝每100 克含維生素A 約5 萬U;奶、黃油、奶酪和蛋類中維生素A 呈中等含量;牛、羊、豬肉中維生素A 含量較低。植物性食物中富含胡蘿蔔素的蔬菜水果有南瓜、胡蘿蔔、深綠色葉子蔬菜、馬鈴薯、芒果、杏、西紅柿等。
食物中的脂肪對胡蘿蔔素吸收十分重要,喫蔬菜時一定要放一些油脂。由於肝中維生素A 含量高,有的地區提倡每週給孩子喫一次肝,對預防維生素A 及缺鐵性貧血很起作用。因爲肝中鐵的含量也高,維生素A 和鐵可以相互促進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