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三因》卷六
7.1 別名
7.2 組成
蒼朮6兩,乾薑(炮)6兩,甘草(炙)6兩,防風4兩,幹葛4兩,厚朴(制,炒)4兩,芍藥4兩。
7.3 主治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半,水2盞,煎7分,去滓服。
7.5 製備方法
上銼散。
7.6 附註
8 《外臺》卷十引《範汪方》
8.1 組成
麻黃4兩(去節),細辛2兩,五味子半升,桂心1兩,乾薑1兩,半夏8枚(洗去滑,一方4兩)。
8.2 主治
8.3 用法用量
以水1鬥,先煎麻黃去上沫,內餘藥,煮取3升,絞去滓,適寒溫,服1升,每日2次。亦可從5合,不知稍增。
8.4 製備方法
上切。
8.5 用藥禁忌
8.6 附註
9 《百一》卷七
9.1 組成
蒼朮8兩(去皮),厚朴4兩(去皮),當歸(洗)2兩,川芎2兩,白芍藥2兩,防風2兩,橘皮(去白)2兩,葛根2兩,甘草2兩。
9.2 功效
9.3 主治
四時傷寒,時行瘟疫、風溼、陰陽兩感,表證未解,身體壯熱,疼痛惡風,聲重鼻塞,頭痛,四肢項頸煩倦;及霧溼瘴氣;觸冒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