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ǔ xiāng sǎn

2 概述

五香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八首。

3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五香散

3.1 組成

海螺犀角鱉甲、燻陸香、升麻射干丁香青木香沉香黃連甘草牡蠣羚羊角黃芩各四分,吳茱萸三分,黃柏六分[1]

甲香4分,犀角4分,鱉甲4分,燻陸香4分,升麻4分,烏翣4分,丁香4分,青木香4分,沉香4分,黃連4分,甘草4分,壯蠣4分,羚羊角4分,黃芩4分,吳茱萸3分,黃柏6分。

3.2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1]

上藥治下篩。

3.3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五香散主治感受山嵐毒氣,暴腫惡瘡[1]

江南毒氣惡核,射工暴腫生瘡。

3.4 用法用量

每服一方寸匕,白開水送下,日三次;外用雞子清和散敷瘡上[1]

中射工毒及諸毒,每服方寸匕,水送下,1日3次。以雞子白和塗腫上,幹易之,並以水和少許洗之。

3.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五香通竅散血,三黃分解毒熱,升麻蠱毒諸邪,烏翣散咽喉結氣,吳茱萸風痹止痛,甘草中外邪毒,鱉甲除堅積寒熱牡蠣軟堅消腫,犀角散解毒羚羊角散惡血蠱毒,闢一切不祥,乃射工之專方。

4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五香散

4.1 組成

沉香檀香木香零陵香各三錢,麝香三分[1]

沉香3錢,檀香3錢,木香3錢,零陵香3錢,麝香3分。

4.2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1]

4.3 主治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五香散主治狐臭[1]

4.4 用法用量

每次五釐,水調擦腋下,三日一次;或將藥末二錢盛絹袋內,掛腋下[1]

每用5釐,津調搽擦兩腋下,3日1次,或用香末2錢,絹袋盛貯、掛於腋下亦效。

5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五香散

5.1 處方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

5.2 炮製

上爲粗末。

5.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五香散功在升降諸氣,宣利三焦,疏導壅滯,發散邪熱。治陰陽氣鬱結不消,諸熱蘊毒,腫痛結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噁心寒熱氣急。

5.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5.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6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方五香散

6.1 處方

木香 沉香 雞舌香 燻陸香各30克 麝香(別研)22克

6.2 製法

上藥搗羅爲末,入麝香研令勻。

6.3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方五香散主治感受穢惡之氣,咽喉腫痛者。

6.4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溫服,不拘時候。

6.5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7 婦人良方》卷八方之五香散

7.1 組成

烏藥白芷(炒)、枳殼白朮(炒)、良姜(炒)、甘草莪術(有孕者減半)各等分

7.2 功效

安胎

7.3 主治

食魚傷,泄瀉不止,氣刺奔衝,及婦人產前、產後腹痛,產後敗血衝心,孕婦脾泄瀉痢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魚傷,泄瀉不止,氣刺奔衝,及婦人產前、產後腹痛,血氣,用溫酒調下;產後敗血衝心,用敗蒲煎湯調下;安胎,以糯米飲調下;孕婦脾泄瀉痢,煎陳米飲調下,食前服。

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8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方之五香散

8.1 別名

五香聖散

8.2 組成

沉香1兩,麝香半兩(細研),木香3分,藿香3分,乳香1分,黃耆1兩(銼),檳榔3分,當歸3分(銼,微炒),積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白芍藥3分,卷柏3分(微炒),芎3分,熟乾地黃1兩。

8.3 主治

腸風氣滯流注下部,致生腫結,牽引臟腑不和,時發疼痛,經久下血大腸虛乏,羸瘦。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8.6 附註

五香聖散(《普濟方》卷三十七)。

9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五香散

9.1 組成

丁香4分,木香4分,乳香4分,沉香4分,麝香5釐,腰黃6分。

9.2 主治

疔瘡赤黃危急。

9.3 用法用量

用針挑破瘡頭,將醋一點,用藥少許,按膏藥上貼之。

9.4 製備方法

上爲末,好醋調,須於端午日午時合之。

10 赤水玄珠》卷八方之五香散

10.1 組成

五倍子(炒焦存性)、香白芷(炒)各等分

10.2 主治

血痢,脈滑。

10.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白湯調服,1日3次。

10.4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1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六方之五香散

11.1 組成

沉香丁香木香、燻陸香、川升麻連翹麝香

11.2 主治

蜂瘻發於頸項,累累相連,腫痛。

11.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11.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同研令勻。

12 聖濟總錄》卷一○○方之五香散

12.1 組成

沉香(銼)1兩,丁香1兩,木香1兩,麝香(研)1兩,燻陸香(研)1兩,鬼箭羽1兩,當歸(切,焙)1兩,沒藥(研)1兩,肉豆蔻仁1兩,牛黃(研)3分,桂(去粗皮)3分,鬼臼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金牙3分,犀角(鎊)1兩1分,羚羊角(鎊)1兩1分,大黃(煨)1兩1分,人蔘1兩1分,升麻1兩1分,桔梗1兩1分,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1分,丹砂(研)1兩1分,安息香(研)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正者)。

12.2 主治

五屍鬼邪,走注疼痛風氣

12.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湯飲或酒調下,1日2次。

12.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13 聖濟總錄》卷一三○方之五香散

13.1 組成

沉香(銼)1兩,乳香(研)1兩,丁香1兩,木香1兩,藿香1兩。

13.2 功效

排毒托里。

13.3 主治

癰疽內攻五臟,煩悶不安。

13.4 用法用量

先以清酒5升,黃耆5兩(寸截),瓶內封閉,浸1宿,旋取1盞,每服1錢匕,微溫調下,日3夜2。

13.5 製備方法

上藥以4味搗羅爲細散,入乳香和勻。

13.6 用藥禁忌

不可犯鐵器。

14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二方之五香散

14.1 組成

木香1分,丁香1分,藿香葉1分,沉香半分,乳香半分,連翹半分,木通半分,續斷半分,桑寄生半分,甘草(微炙)半分。

14.2 功效

透達經絡

14.3 主治

癰疽五發證,令人頭痛噁心寒熱氣急,拘攣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井水1碗,煎7分,加麝少許,患在上,食後服;患在下,食前服。

14.5 加減

有熱,加燈心桑白皮

14.6 製備方法

上銼細。

15 備急千金要方》卷六方之五香散

15.1 組成

畢豆4兩,黃耆2兩,白茯苓2兩,萎蕤2兩,杜若2兩,商陸2兩,大豆黃卷2兩,白芷3兩,當歸3兩,白附子3兩,冬瓜仁3兩,杜蘅3兩,白殭蠶3兩,辛夷仁3兩,香附子3兩,丁子香3兩,蜀水花3兩,旋覆花3兩,防風3兩,木蘭3兩,芎3兩,藁本3兩,皂莢3兩,白膠3兩,杏仁3兩,梅肉3兩,酸漿3兩,水萍3兩,天門冬3兩,白朮3兩,土瓜根3兩,豬胰2具(曬乾)。

15.2 功效

令人白光潤。

15.3 主治

(黑幹)皰黶(黑曾),黑運赤氣

15.4 用法用量

以洗面。14日白,1年與衆別。

15.5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

15.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白附專除(黑幹)黑,皂莢專祛毒風。水萍開腠發汗去風甚於皂莢冬瓜仁悅澤顏色,木蘭皮面熱皰(查包)畢豆善去瘢(黑幹),蜀水花滅瘢悅澤顏色,豬胰善滌垢膩,白梅能去惡肉,其餘爲祛風逐溼,和血調氣,及芳香之藥。

16 魏氏家藏方》卷五方五香散

16.1 組成

烏藥1兩,益智仁半兩,香附子(去毛)1兩半,蒼朮(米泔浸1宿)半兩,青橘皮半兩(去瓤),陳橘皮半兩(去白),甘草3錢(炙)。

16.2 主治

男子、婦人一切氣痛

16.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白艾3葉,煎至7分,食前服。

16.4 製備方法

上先用前5味同炒香熟,次入陳皮甘草炒赤色,併爲細末。

17 雞峯普濟方》卷二十二方之五香散

17.1 組成

木香丁香藿香沉香等分

17.2 功效

消散。

17.3 主治

一切瘡腫,欲作癰毒,發背

17.4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1盞,煎2-3沸,稍熱服,先嚼好麝香少許,以前藥送下,胸膈食稍空服之。

17.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8 外臺祕要》卷三十一引《崔氏方》之五香散

18.1 組成

沉香4分,丁香4分,麝香4分,燻陸香4分,鬼箭羽4分,當歸4分,豆蔻仁4分,牛黃3分(燒),鬼臼3分(燒),橘皮3分(燒),金牙3分(燒),犀角屑6分,羚羊角屑6分,大黃6分,升麻2分(研),桔梗2分(研),桃仁(去尖皮,熬)2分(研),光明砂2分(研),安息香2分(研)。

18.2 主治

疰忤邪氣,或熱或寒,時氣骨節間,似瘥似劇,兼主百病。

18.3 用法用量

以湯飲酒隨病服1方寸匕,1日2次,病癒即停;亦可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

18.4 製備方法

上爲散。

19 胎產祕書》卷下

19.1 組成

丁香木香沉香肉桂麝香等分

19.2 主治

產後流注乳疽陰毒、腫毒、風毒。

19.3 用法用量

麝一半爲末,再加白芷、蘇葉、薑黃血竭同和餅。再用大蒜糊薄,鋪初起之處,以上五香餅放好,用艾灸在餅上,其痛者,灸至不痛發癢方止,癢者痛方止,如不痛不癢,灸至皮肉融和爲度,多灸爲貴,毒自散矣。

20 普濟方》卷一八一引《醫學切問》

20.1 組成

香附子1兩,烏藥1兩,陳皮1兩,羌活2錢,莪術半兩。

20.2 主治

男子、婦人一切氣,心腹滿痛,牽引腰背。

20.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熱酒調下。

20.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21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