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āng gāo

2 外臺祕要》卷二十二引《小品方》:香膏

2.1 處方

白芷 當歸 芎藭 細辛 辛夷 通草 桂心 燻草各22.5克

2.2 功能主治

治鼻中窒塞。

2.3 用法用量

上八味,哎咀,苦酒漬一宿,以豬膏14克,煎至白芷色黃成膏,濾去滓。取少許點鼻中,或綿裹塞鼻中。以愈爲度。

2.4 摘錄

外臺祕要》卷二十二引《小品方

3 《外臺》卷二十二引《古今錄驗》

3.1 方名

香膏

3.2 別名

納鼻膏藥方、合膏

3.3 組成

當歸2分,芎藭2分,青木香2分,細辛2分,通草2分,蕤核仁2分,白芷2分。

3.4 主治

鼻中不通利,窒塞者。

3.5 用法用量

以小豆許納鼻中,每日2次。以愈爲度。

3.6 製備方法

上切,以羊髓微火煎,白芷色黃成膏,去滓。

3.7 附註

納鼻膏藥方(《聖惠》卷三十七)、合膏(《普濟方》卷五十六引《聖惠》)。

4 《千金》卷六

4.1 方名

香膏

4.2 別名

當歸膏

4.3 組成

當歸18銖,薰草18銖,通草18銖,細辛18銖,蕤仁18銖,芎藭半兩,白芷半兩,羊髓4兩(豬脂亦得)。

4.4 主治

鼻不利。

4.5 用法用量

取如小豆大納鼻中,日2次。

4.6 加減

先患熱後鼻中生赤爛瘡者,去當歸細辛,加黃芩梔子

4.7 製備方法

(口父)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黃膏成,去滓。

4.8 附註

當歸膏(《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5 《外臺》卷二十二引《小品方

5.1 方名

香膏

5.2 組成

白芷3分,當歸3分,芎藭3分,細辛3分,辛夷3分,通草3分,桂心3分,薰草3分。

5.3 主治

鼻中窒塞。

5.4 用法用量

取少許點鼻中,或綿裹納鼻中。以愈止。

5.5 製備方法

(口父)咀,以苦酒漬1宿,以豬膏1升煎,以白芷色黃成膏,濾去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