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處方
第一組:大黃90克 川芎 當歸 生地各30克 紅花9克 川連9克 甘草15克 荊芥9克 肉桂9克 白及9克 白蘞9克 冰片9克
第二組:地鱉蟲30克 血竭15克 象皮15克龍骨9克 海螵蛸9克 真珠6克 乳香15克(去油)沒藥15克(去油)人蔘6克
4 用法用量
第一組藥除白及、白蘞外,用麻油500克熬煎至枯色,去滓取油;入黃古、白古各90克,白及、白蘞末同熬,煉製成膏。將膏滴水試老嫩,貼手不粘爲度,如老,加麻油;如嫩,加冰片、白草霜。
第二組藥共研極細末,入膏內攪勻,攤敷外用。
5 摘錄
《傷科補要》卷四
6 《傷科方書》
6.1 方名
6.2 組成
大黃1兩,川歸1兩,肉桂3錢,生地1兩,紅花3錢,川連3錢,甘草5錢,荊芥3錢,白及5錢,白蘞5錢。
6.3 主治
跌打骨斷,皮破。
6.4 用法用量
用時加膏上末藥:土鱉、血竭、龍骨、象皮、螵蛸、珍珠、乳香、沒藥8味,再貼。
6.5 製備方法
7 《瘍科綱要》卷下
7.1 方名
7.2 組成
真象皮(炒松,細研)5錢,真輕粉4錢,鋅養粉1兩,黃蠟1兩,白佔1兩,血竭6錢,紫金藤(即降香。細末)1兩,密陀僧1兩,飛細生花龍骨8錢,梅冰3錢。
7.3 功效
7.4 主治
金瘡。
7.5 用法用量
用時以沸水壺烘烊貼之,弗令見火。